原標題:數字2.0時代,看當當怎么用互聯網思維去做數字行業?
導語:數字閱讀領域,騰訊收購了盛大,希望把網絡文學做大;阿里收購影視和視頻公司,偏重于泛娛樂化,對于內容端并沒有直接涉足;百度想做原創,這種原創不是網絡文學,而是正版閱讀。BAT三家都有動作,但各自模式、路數皆不太一樣,而以圖書零售起家的當當,除了吸納接收他們做法之外,還另辟蹊徑打造數字閱讀2.0時代。
數字出版業無疑是當今出版業發展最為迅速、最具潛力的領域之一。2011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達到1377.88億元,2012年中國數字出版產業總產值達到1935.49億元,比2011年同比增長40.47%,2013年中國數字產業整體收入規模達到2540.35億美元,僅三年之間,數字出版業就實現了翻番。
而當下的2015年,則是數字出版行業的機遇年,4G開始逐漸普及,數據傳輸速率大大提高、數據流量費用卻持續走低,這為數字出版和內容閱讀帶來更大的機遇。雖然數字出版行業一片光明,但現實卻有一個不得不提的瓶勁—數字閱讀領域是落后的,落后不僅體現在有些出版社、電商對用戶的忽視—他們墨守成規,賣一本是一本;也還體現在他們單一且落后的盈利模式上,不曉得運用互聯網思維—免費這一威力無比的大棒,更不懂得去深入挖掘其他的價值。而更讓人揪心的是,出版業幾十年不變,還是老樣子:出了書沒人讀也不管,作者和用戶根本沒有什么互動,產業的鏈條利益格局非常原始,價格戰一打大家也都很難受……總之數字閱讀行業1.0時代,太傳統、太落后。
下一個時代必定是數字閱讀2.0時代,但至此問題也來了:數字閱讀2.0時代商究竟是怎么樣的?又是通過什么樣的商業模式來變現?
以下是當當2015年的數字業務規劃,看當當是怎么打造數字閱讀2.0時代:
讓大部分內容免費化
中國過去十幾年是盜版的天下,尤其是網絡閱讀。雖然國家一直在加大打擊力度,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但用戶的消費觀念和習慣已經養成,崇尚免費的東西。
因此在數字閱讀2.0時代,“免費”將是當當的關鍵詞之一。這是要想做大的必然做法,如果不擁抱這一潮流,將永遠跟在別人的屁股后邊。正如360安全軟件一 樣,正是因為免費,才打亂了殺軟的收費市場,因而一躍而起。當當讓數字閱讀內容免費,不僅能跑馬圈地,快速圈住用戶,還能打擊盜版市場,培養用戶新模式的消費習慣。
這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那如何運作?當當其中一個創新做法是—“借閱”。何為“借閱”?用例子來說明,比如一本書定價12元,可以免費給用戶看三天,三天內免費,但三天外就必須要購買或者還掉這本書。如果不想購買,當當還可以繼續運營—在借閱上培養用戶消費的習慣,比如可以花一點點錢,延長借閱時間。
這種形式上的免費閱讀不僅能吸引大量的用戶,還有利于培養用戶消費的新習慣,其次對于購買轉化率提升也將很大,而且也讓當當平臺的盈利模式也不再單一。需要指出的是,未來雖然當當的主要內容免費,但電子書的銷售還是會存在,這主要集中在精品、集中在專業領域。
內容社交將成為當當數字閱讀業務核心:
廣受大家喜歡的美劇《紙牌屋》是如何鑄造的,很多人都不一定知道。其實它就是美國最大在線視頻網站Netflix根據用戶的評論、互動,來決定這個電視劇如何往前走,劇情如何發展,該選用什么樣的演員…如果回歸到本質來看,其實這就是通過用戶內容社交產生內容,從而讓內容銷售很好的一個典型案例。
在當當的數字閱讀2.0時代,內容社交將是核心,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將會圍繞社交來。比如如何讓作者跟用戶更好地互動;用戶和用戶之間是不是也能形成一些活動…通過這些社交,來指導內容更好地創作和產生。
通過內容社交,也可以把當當單純買書關系的用戶聚攏起來,形成粉絲經濟、打造用戶粘性,構筑當當數字閱讀的護城河。
推自出版平臺 讓出版內容去中介化
當當是靠圖書零售起家,從來沒有做過出版,但今年卻拿出2億美金投資內容創意團隊,并打造自出版平臺,這是為什么?
一個是,當下很多價值并沒有完全被激發出來,很多出版社雖然和一些知名作者維持良好合作關系時,但對他們在數字這一塊的開采、挖掘遠遠不夠;另一個則是數字閱讀2.0時代,最核心的東西就是內容,而目前的阻礙是,電子書在紙書上市半年后才可以推出,這影響了數字閱讀的內容建設。而更為重要的,在數字閱讀 1.0時代,出版整個鏈條里中介太多,很多作者的收益受到很大影響,這阻礙了作者的創作熱情。出版模式太落后了,因此當當通過出版內容去中介化來解放這一切。
當當在這一塊的做法是推去中介化的自出版平臺,直接跟一些知名的作家簽訂版權合作協議,讓他們直接在平臺上投放內容、銷售內容,作者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查詢內容的銷量,可以和自己的粉絲互動(這是促進內容社交的手段之一),而自出版平臺則負責內容的包裝和制作(包括紙書出版)。
打造知識庫
對于知識庫的概念,大家或許并不陌生,但對于數字閱讀2.0時代的知識庫是什么,心里或許沒底。數字閱讀2.0時代的知識庫,像百度百科、百度文庫,都是根據知識點建立起內容的連接和索引,但前者是根據用戶貢獻以及其它途徑產生內容,后者則是依靠書籍。
為什么當當會在這個時代推知識庫,這主要是因為現有的書籍太多,而每一本書又都很長、很大,里頭雖然包含了眾多知識點,但這些都是按照傳統編輯的思路分成各種章 節。然而用戶關心的是什么?關心的是其中知識點。與此同時,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消費習慣已經改變,大家都喜歡通過手機消費內容,大家的耐心也“移動”起來,很多人不見得有耐心,大家更多是在碎片化的時間去消費碎片化的內容,那么把海量書籍的內容進行聚合和整理,也就有了意義,它能夠讓當當抓住這些移動用戶。
出現知識庫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用戶可以用知識點的緯度來組織,這不僅讓書籍變得鮮活,還讓用戶更便捷地獲得知識、解決問題。這種根據書籍知識點來整理內容的知識庫,還能讓當當催生書籍相關的輕閱讀應用。
推個性化的輕閱讀應用
大多數中國人為什么看書少?一方面是看書太麻煩,看完一本書才能找到自己喜歡或需要的東西;另一方面則是現在社會節奏快,很多人都希望把時間花在最有價值的東西上,從而尋求能快速解決自己的問題,而這也就帶來了新需求—輕閱讀的需要。
輕閱讀的需求將會很大的。在一些門戶網站的歷史欄目中,往往會有一些熱門話題,涉及我黨過去幾十年的歷史舊聞,領導人的一些秘密—毛澤東和他幾個妻子什么,這些實際上都是從正版出版物里摘出來,起個狗血的標題,但閱讀量奇高。
當當則根據用戶的興趣、喜好,再結合實時熱點、大數據分析、數據推薦等技術,推出個性化的輕閱讀應用,讓大家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最有價值的信息,這些信息來源于他們想讀而沒讀或者未來需要讀的書中最核心的內容,這種個性化的輕閱讀應用極大了滿足大家的需求。需要指出的是,這和微信朋友圈所呈現的信息不一樣,朋友圈內的信息偏向新聞,求快、求及時,而來源于書籍的當當輕閱讀應用則偏于內容的深度發掘,內容精。
當當推出的輕閱讀應用,這種碎片化閱讀除了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外,它在未來還會是當當內容的風向標,通過大數據對這一塊的分析和指引,能提供給CPM產生更好的內容。
讓大數據成當當內容風向標
在移動計算如此便捷的今天,數據也在不斷井噴。在數字閱讀領域也是這樣,據有關數據顯示,用戶在當當的客戶端上產生的評論、筆記、分享和書摘等數據已經超過2500萬條。這些數據意味著什么?意味著當當能真正知道用戶都在看什么內容,喜歡看一些什么樣的內容。
這些數據給當當非常大的價值,讓它不僅能抓住用戶,還能起到一個風向標的作用,一個是給自己的出版做參考,另外一個則是能和作者、內容商的合作更和諧。
利用內容版權開發衍生品來盈利
當當數字閱讀2.0時代盈利的模式將不是電商模式,不會再依靠幾毛錢或幾塊錢將電子書賣出去,因為這一時代核心就是免費。如果進行免費就要有新模式替代舊有的收入途徑,“版權”二字則是當當新模式的關鍵詞。
圍繞“版權”,當當在數字閱讀2.0時代將不僅僅依靠免費閱讀帶來的廣告收入,還會利用讀者和品牌的形成影響力,通過IP的授權去開發衍生品,比如影視、網絡游戲開發來開辟渠道,同時也會依靠眾籌、打賞的互聯網新盈利模式。
除此之外,當當還會投一些后期影視制作的公司,甚至是內容創意產生的應用、微信公眾號來獲得收入。總之,這是互聯網思維—羊毛出在豬身上。
除此之外,在線教育、聽書也是當當數字閱讀2.0時代的關鍵詞之一
在線教育的市場目標主要是像K-12職業教育、英語培訓、資格考試這樣的市場,這不是說當當會推出在線教育平臺,而是會跟已經有規模的在線教育平臺合作,當當提供在線培訓的教材、教輔等電子資料,并讓看這些內容的人形成互動,比如在線答題、在線批改等。
此外聽書的需求目前還是挺大的,不管是在地鐵上還是開車的時候,有些人的需求非常強烈,但現實是整個資源非常匱乏,在這一時代,當當會和智能硬件廠商合作,推出創新的聽書產品。
結束語
從當當以上的做法中可以看出,它在數字閱讀2.0時代的做法,必定會對傳統圖書以及數字閱讀1.0時代帶來顛覆,這種顛覆不僅僅體現在上述的那些做法上,更體現在這些趨勢所構成的生態圈:從內容的產生到內容的包裝、從內容的展現到內容的運營、從內容用戶的消費互動到內容的成長,這是一個循環、閉環的數字業務生態圈。
倘若這樣的生態圈真的得以建成,那么當當要實現三年內占領正版數字閱讀市場60%的市場份額的目標指日可待。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