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次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會議期間的感覺來看,大家關注的內容比較集中,無論是傳統的生產制造業,還是金融、通信、政務、醫療、電商等專業服務型行業,當下都期待應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來完成技術革命和智能化升級。”小i機器人創始人、董事長袁輝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期間,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專家,袁輝被邀出席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并參與“未來的生產”分論壇討論環節。對于當下人工智能行業的大行其道,袁輝認為,傳統企業不必過度焦慮,但在擁抱新技術的時候,也不能盲目“拉郎配”。
警惕技術概念炒作
“近兩年,人工智能行業興起一股創業風,這其中有發展較好的,也有半路夭折的。小i機器人是中國最早一批專注人工智能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的公司,在18年的發展歷程中經歷過死去活來,也遭遇過種種困境。對于新進者來說,創業首先要明確技術方向和應用領域,不要盲目跟風。創業公司不僅要擁有原創的核心技術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將技術應用于市場的能力,技術不落地,不能形成解決方案和產生商業價值,就會陷入泥潭。”袁輝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此外,無論是作為投資者還是傳統行業,都要警惕技術概念炒作。
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當下,擁抱新興科技是大家的共識,但怎樣擁抱,袁輝認為,也有技巧和陷阱。“有的硬把制造公司和新興技術公司綁在一起,這是目前階段出現的最根本的問題。我的建議是,企業對擬合作的新興技術企業,不僅要從思路上把握未來的趨勢,同時要有非常清晰的規劃,在每一個當下的切入點看到扎扎實實結果。”
人工智能歸根到底是一個應用型產業,“它不是一種技術,也不是一項應用,而是由不同算法技術、計算能力、數據和知識資源、通信載體整合而來。所以投資者和需求企業要充分、理性看待人工智能公司的技術創新力和產業化能力。傳統企業最大的焦慮是如何利用新科技。企業首先要認清自己所處的階段,根據實際需求應用技術,讓技術落在實處,而不要空談技術和趨勢。”袁輝解釋。
今年產業趨勢會更清晰
以小i機器人18年的產業應用經驗為例,袁輝建議,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應用企業要和傳統企業一起共同研究,共同制定一個有計劃、有節奏、有目標的長遠計劃,拿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分步驟逐步階段性實現。這是一個相互了解、融合、協作的過程。同時,要配備專業、系統的服務團隊,對企業進行專業培訓和指導,并根據階段反饋不斷調整方案,通過實際應用檢驗方案的有效性,再進行反哺和優化。
“在小i機器人,根據市場需求,已經面向眾多垂直領域形成了包括智能客服、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能辦公、智慧醫療、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智能硬件等在內的一系列成熟的AI行業應用,為上千家大型客戶提供全棧式的人工智能技術和解決方案。”袁輝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道。
隨著近兩年人工智能在普通受眾中的認知普及,其發展趨勢也更加明晰起來。“包括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交互等技術取得明顯突破,并在很多領域進行應用。2018年,人工智能產業化趨勢會更加清晰,會有更多的傳統企業和行業尋求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鑒于此,袁輝建議,“(傳統企業和行業)不要怕,以開放的心態去擁抱人工智能。”(記者 桂小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