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互聯網作為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支撐,正在全球范圍內不斷顛覆傳統制造模式、生產組織方式和產業形態。而中國的工業互聯網發展正加快從概念普及進入實踐深耕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工業互聯網體系建設正在全方位推進,部分工業互聯網平臺有望在行業的迅速發展中不斷壯大。
而徐工信息的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集工業知識與“Know-How”大成于一身的專業學問,穩步保持漢云在工業知識領域中的快人一步。
近日,徐工信息總經理張啟亮接受了《工業互聯網世界》、《通信產業報》(網)記者采訪。
回歸本質,解決企業痛點
據了解,徐工信息孵化于76年行業深厚積淀的徐工集團,全新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鍛造全新提升設備的接入能力、工業知識復用能力、應用落地能力三大核心能力。廣泛適配多種數據制式和移動設備的快速大批量接入,同時滿足固定設備的自動化改造及快速接入。同時,徐工信息堅守對工業本質的敬畏之心,在工業機理模型的積累上一步一個腳印,海量的工業機理模型,為漢云實現工業知識和經驗的軟件化、工業知識的快速復用做實基礎設施。
張啟亮表示,“工業互聯網要回歸本質,工業互聯網平臺才能健康良性地發展,做IT的如果是對工業的知識和工業的理解不到位的話,會產生無法打破的瓶頸,工業賦能的力量和勢能也會有所欠缺。”
只有真正解決用戶訴求的平臺,才能在工業互聯網大潮中站穩腳步。在工業制造業企業轉型的痛點上,漢云平臺可以解決IT與OT嚴重脫節的問題、企業數據指數級增長與實時性處理問題、煙囪式架構導致的信息孤島問題、原有工業知識無法被數字化、軟件化復用的問題以及傳統應用開發模式難以敏捷響應復雜多變需求的問題。
張啟亮表示,目前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賦能63個行業、64萬用戶及近千家企業客戶,實現了為客戶提質、增效,降本、增值的效果。
融合創新,讓漢云平臺更有力量
古語道:“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布局工業互聯網不僅需要有豐富的工業經驗沉淀,還要有與新興互聯網技術的融合能力。
據悉,早在2016年,徐工信息就自主設計并建設了標識解析體系與服務,低成本、高安全地實現數據信息的按需共享。該體系應用于智能供應鏈管理、備件管理、產品溯源等場景,已成功運用在徐工集團及其上下游近10家企業,成為行業內最早將標識解析與平臺融合的典范。徐工信息承建機械制造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屬該行業內第一批二級節點。張啟亮告訴記者,徐工已經在2018年將承建的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全部調試完成。
據悉,在平臺和標識解析融合方面,漢云工平臺與標識解析融合,賦能智能供應鏈實現“一物一名一碼一串”描述數據,使得產品全流程可追溯,極大增強了客戶對產品的可控程度。
張啟亮表示,沒有標識解析,工業互聯網只是工業局域網。標識解析體系將是建設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關鍵!
工業互聯網平臺作為整個工業互聯網體系的“中樞神經”,掌握著整個體系的關鍵數據,而最終的工業價值輸出口卻是工業APP。
工業APP是基于工業互聯網,承載工業知識和經驗,滿足特定需求的工業應用軟件,它代表著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新路徑。
目前,徐工信息與合作伙伴打造了1500多款工業APP,漢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始終致力于推動工業APP向定制化、平臺化、體系化方向發展。經過平臺三年的積累,已經篩選出十大高流量的工業APP。張啟亮表示,我們現在的十大工業APP,在企業客戶里面的用量非常高,例如設備畫像APP,這是低門檻的,輕量化、方便快捷,輕松地實現30分鐘的設備上云。還有離散制造業生產現場全流程信息管控之王云MESAPP,幫助企業實現生產運營管理、決策優化支持,具有快速部署、云端擴展、便捷應用等特點等等,這十大高流量工業APP搭建漢云與用戶之間的橋梁,在未來,將實現“建平臺”和“用平臺”的雙向迭代、互促共進。
對于徐工下一步,張啟亮表示要做好五方面計劃。第一加大核心產品的推廣及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第二拓展珠三角、長三角及津京冀地區的市場,形成以上海、江蘇公司為支點撬動長三角,以廣州公司為支點撬動珠三角市場局面,同時要加大在長三角珠三角的投入,同時以北京公司為支點撬動津京冀地區;第三在行業應用方面做到“深”“精”“專”。重點是深挖行業深度,特別是在建筑施工行業、核心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物流行業以及環保車輛行業等;第四是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連接的數量和廣度;第五構建完整人才體系,注重關鍵技術核心人才的培養,培養出一批工業互聯網行業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