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日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提出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設施互聯方面,推廣新型高性能傳輸協議,提升算力節點間網絡互聯互通水平;資源互用方面,建成國家、區域、行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統一匯聚公共算力標識,實現全國頭部算力企業的公共算力資源互聯;業務互通方面,推動算、存、網多種業務互通,實現跨主體、跨架構、跨地域算力供需調度;應用場景方面,開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試點,賦能產業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
關于印發《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的通知
工信部信管〔2025〕11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通信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各相關單位:
現將《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工業和信息化部
2025年5月21日
算力互聯互通行動計劃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關于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發改數據〔2023〕1779號)、《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工信部聯通信〔2023〕180號)等有關任務安排,加快構建算力互聯互通體系,實現不同主體、不同架構的公共算力資源標準化互聯,提高公共算力資源使用效率和服務水平,促進算力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以推動算力互聯互通為主線,先試點后推廣、先互聯再成網,構建數字經濟發展新底座,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
到2026年,建立較為完備的算力互聯互通標準、標識和規則體系。設施互聯方面,推廣新型高性能傳輸協議,提升算力節點間網絡互聯互通水平;資源互用方面,建成國家、區域、行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統一匯聚公共算力標識,實現全國頭部算力企業的公共算力資源互聯;業務互通方面,推動算、存、網多種業務互通,實現跨主體、跨架構、跨地域算力供需調度;應用場景方面,開展算力互聯網試驗網試點,賦能產業普惠用算。到2028年,基本實現全國公共算力標準化互聯,逐步形成具備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
二、重點任務
(一)筑牢算力互聯基礎
1. 攻關核心技術。統籌推動先進計算產業融合創新發展,加強高速互聯總線等基礎軟硬件技術攻關。集中力量開展高性能傳輸協議等網絡傳輸技術研究。推動數據通信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快高性能路由器、高速無損網絡技術研究,支撐數據高效入算、算力無損互聯。攻克算力標識關鍵技術,研制新型算力標識網關,提高多樣化算力感知能力。全面突破算網云調度技術,優化各類算力資源管理、算網融合協同調用及算力應用云化編排部署。
2. 制定標準規范。制定算力互聯標準化指南,建立算力互聯互通標準體系。制修訂通用技術標準,明確通信網絡互通、算力資源互聯、業務調度互通、數據傳輸流動以及應用架構適配等關鍵環節要求。制修訂行業應用標準,促進人工智能、科學計算等行業場景算力互聯和算力服務發展。推進國際標準創新,引領全球算力互聯技術發展。
3. 構建互聯規則。制定算力互聯程序規則,統一各主體資源互聯準備、連接、調度、運行和退出等要求。制定算力互聯市場規則,完善算力度量、算力定價、算力交易等制度,明確隱私保護等要求。制定算力互聯質量規則,規范算力資源可信度和穩定性等要求。
(二)優化算力設施互聯
4. 加速節點內互聯。發揮服務器龍頭企業牽引作用,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共同開展新型高速互聯總線協議設計開發應用。鼓勵芯片、服務器、網絡和軟件等各領域主體推廣遠程直接內存訪問等新型高性能傳輸協議技術,提升傳輸層多協議兼容適配能力。
5. 強化網絡間互聯。推動國家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和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改造升級,鼓勵基礎電信運營商擴大帶寬容量,有效降低數據傳輸網絡時延。加強基礎電信運營商算力專網能力,促進云專網、彈性網絡類業務發展,提升數據交互水平。強化網間質量監測,提升跨地域網絡傳輸安全性、穩定性和連續性。
(三)促進算力資源互用
6. 建立統一算力標識體系。制定算力標識描述規范,按照所屬主體、行業、位置、類型和規格等資源信息,對通算、智算、超算以及虛擬化、容器、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等各類資源進行統一編碼,實現高效資源匯聚和供需匹配。制定算力標識分配和使用規范,合理分配算力資源池編碼,規范算力資源注冊、互聯、度量和交易過程中統一算力標識的使用。
7. 提升算力接口互操作能力。鼓勵利用算力標識網關、應用程序編程接口等方式開放算力資源信息查詢接口,增強算力資源可查詢、狀態可感知能力。推動不同算力服務主體間使用統一調用接口和通信協議,促進算力應用和數據靈活遷移調度,增強算力資源可調用能力。
8. 建設多級算力互聯互通平臺。建設國家算力互聯網服務平臺,綜合管理算力互聯互通平臺體系,具備全國公共算力資源標識分配、運行監測以及市場信息發布等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區域、行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接入通、智、超以及云、邊、端等各類公共算力資源,開放算力標識檢索、狀態感知和算網路徑獲取、供需匹配等互聯調度能力,提供標識注冊、度量統計、可信驗證等服務,推動超算互聯網、中國算力網、各地和企業算力調度平臺等標準化升級。
9. 保障算力互聯互通平穩運行。建立熱備、雙活等多種容災手段,做好冗余保護,增強算力互聯互通運行安全能力。開展算力設施和服務的運行、安全、性能和質量等監測,保障算力供需調度平穩有序。制定應急預案,開展演練活動,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四)創新算力業務互通
10. 提升應用調度互通能力。標準化封裝人工智能、科學計算、邊緣計算等任務型應用,構建支持各類新架構芯片的算子庫、開發框架等,提高應用開發效率。創新算力資源信息檢索方式,提高算網調度路徑智能化感知水平,提升應用需求和算力供給匹配精準度。充分利用云計算等技術融合算力和網絡資源,創新算力調度系統,實現應用隨需遷移和調度。
11. 提升數據與存儲互通能力。推動全局文件系統、智能分層存儲、數據壓縮與去重等存儲技術應用,提升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高效承載水平。促進數據調度引擎、數據調用接口、隱私計算等數據流動技術標準化,完善跨主體、跨地域數據流動機制,提高數據多池共享與流動效率。
12. 提升算網融合能力。鼓勵基于云原生、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網絡升級,構建高通量、高性能、高智能的算力網絡。深化長距無損網絡通信、算力感知、算力編排等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提升算力并網、算力專網傳輸效率。推進算網融合管理平臺建設,提高算網資源動態集成、統一管控、業務協同水平。
(五)打造算力互聯應用場景
13. 探索構建算力互聯網體系。以算力互聯互通平臺試點為基礎,促進算力設施、資源、業務、應用互聯互通,加速公共算力資源互聯成網。探索在現有互聯網體系架構內,面向公共算力實現架構增強和能力創新,推動形成一張智能感知、實時發現、隨需獲取的算力互聯網,實現“一點接入、全算貫通”的算力服務。
14. 賦能典型應用場景。推動算力互聯在算力資源服務、任務調度、市場交易、開源社區運營等新業態場景應用。推動算力互聯在人工智能、科學計算、智能制造、遠程醫療、視聯網等企業級場景,以及智能駕駛、云渲染、云電腦、云游戲等消費級場景應用。推動算力互聯與能源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融合創新應用。
(六)夯實算力網絡和數據安全保障
15. 強化算力網絡安全保障。完善信息通信網絡安全防護管理體系,指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互聯調度、運營服務等不同主體落實國家和行業網絡安全管理要求、標準規范。發揮基礎電信網絡資源優勢,推動建設國家算力網絡基礎安全服務保障平臺,打造“云、網、邊、端”一體協同的安全態勢感知和防護能力,持續提升算力網絡安全綜合保障水平。
16. 增強數據安全保護能力。強化數據安全保護,指導算力服務企業、基礎電信運營商嚴格履行數據安全保護責任義務。提高數據安全服務水平,在算力互聯互通過程中,各有關主體進一步明確安全責任界面,提高數據安全管理能力,協同算力使用方強化數據安全保護,形成數據安全保護合力。
三、保障措施
(一)強化任務落實,細化工作舉措。各單位要將推動算力互聯互通作為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體系的重要內容,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緊盯工作目標,明確任務要求,完善保障措施。要將推動算力互聯互通作為加快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和監管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主動作為、敢于創新,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
(二)強化資源投入,形成支持合力。各單位要在政策、資金、人才、資源配套等方面完善支持措施,促進多方協作和信息共享,激發各方主體投入積極性。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政策,因地制宜制定工作方案,保障重點任務高質高效完成。
(三)強化企業培育,優化行業生態。各單位要支持算力骨干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著力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算力服務企業。要通過建設算力互聯互通平臺等方式,推動算力服務產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共建良好發展生態。有關支撐單位和行業協會要加強算力國際合作,推廣算力互聯互通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