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下午,由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主辦的低空經濟創新發展報告會在京召開。作為面向會員企業的首場專項活動,報告會邀請了陳志杰院士、向錦武院士、鄔賀銓院士就低空智聯體系建設、低空裝備技術發展、低空數據與通感技術等發表專題報告。
中國航空學會低空經濟首席專家董志毅、國家消防救援局原助理總監閆鵬、北京市消防局原局長吳志強、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敖萬忠等嘉賓應邀出席。參加分會成員代表大會的會員企業代表、專家顧問代表150余人出席了報告會。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出席并致辭。會上發布了《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4-2025)》、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標準體系框架(V1.0)》兩項成果。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會長熊朝主持了報告會。
分會熊朝會長主持報告會
中國信息協會王金平會長在致辭中指出,本次報告會是分會更名后舉辦的首場活動,既是對會員企業服務的具體體現,也是分會聚焦低空經濟發展的全新起點。未來,分會要以改革為抓手,以創新為動力,以實干為路徑,推動協會在低空經濟的發展浪潮中勇立潮頭,為我國低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協會王金平會長致辭
中國工程院向錦武院士以《低空經濟及其裝備技術》為題發表演講。向錦武院士指出,當前,低空經濟將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無人機為主導,基礎設施網/空中航路網/通信導航網/空域管理網/低空服務網五網融合的低空智聯網為保障發展。裝備的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網絡化是它的主要特征和發展趨勢。無人機、低空智聯網、無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是低空經濟產業的重要增長極,是低空經濟的三大基石產業裝備。應大力開展“修天、筑天網、造天車”的智慧低空新基建。
向院士強調,發展低空經濟,一是要加強政策引領,激發新質生產力;二是要拓展應用,打造產業發展創新生態;三是加強領導,完善低空智慧新基建;四是加大投入,著力五網融合發展;五是創新驅動,前沿科技賦能發展。
向錦武院士作專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陳志杰院士發表了題為《培育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 把握低空智聯新發展機遇》的特邀報告。陳志杰院士指出,技術革命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是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三大驅動力。其中技術突破的關鍵之一是低空數字化管理技術;關鍵之二是低空智能網聯技術;關鍵之三是低空智能運行管理技術;關鍵之四是低空運行安全保障技術。管理創新則包含管理體系、空域管理、運行管理、安全管理四個方面的挑戰。產業轉型的關鍵點則是通過多領域融合催生新的產業模式和賦能傳統產業。
陳院士強調,應科學把握低空智聯新發展機遇。需要重點關低空智聯環境運行標準制定、低空智聯空域規劃、低空智聯基礎環境建設、低空智聯運行平臺建設、低空智聯環境航空器準入評估、低空智聯航空器賦能催化、低空智聯信息安全體系設立等問題。
陳志杰院士作專題報告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數據專家咨詢委員會主任委員鄔賀銓以《數據驅動通感融合低空應用》為題發表演講。鄔賀銓院士指出,從5G-A開始,移動通信開啟通感/通智/空地融合的進程。無人機通信與感知相輔相成,其中無人機可以作為空中基站提供應急通信,可以作為無線信號的中繼接力,可以作為移動通信終端。通信則支撐無人機的可控飛行,實現無人機間的協同組網,通過多源數據融合進行安全監管,以及提升無人機作業能力。
鄔院士指出,低空通感應用對移動通信的挑戰,一是低空垂直覆蓋與地面網絡水平覆蓋的矛盾;二是信道模型的挑戰;三是通感一體的波形設計;四是低空業務大上行與地面大下行矛盾;五是低時延高可靠高安全大算力;六是核心網需新增感知功能網元;七是低成本挑戰。
鄔賀銓院士作專題報告
報告會上還舉行了《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4-2025)》、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標準體系框架(V1.0)》兩項成果的發布儀式。
為全面梳理2024年低空經濟的發展態勢,展望2025年的發展趨勢,為政策制定者和行業從業者提供參考,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根據公開資料,組織會員企業和專家顧問,編寫了《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4-2025)》。報告編寫過程中得到了中國民航局原局長李家祥,原副局長董志毅,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志杰、向錦武、劉大響、鄔江興、陳軍和國家低空 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敖萬忠的親切指導,得到了各位專家顧問的大力支持。
中國工程院陳志杰院士、向錦武院士、鄔賀銓院士、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董志毅、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敖萬忠主任、中國信息協會王金平會長共同發布了本報告。
《低空經濟發展報告(2024-2025)》正式發布
標準體系的制定工作是社團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為推動低空經濟的行業發展,加強低空經濟分會團體標準的規范化管理,按照《團體標準管理規定》、《中國信息協會團體標準管理辦法》等文件規定,結合分會打造“數字低空、智慧通航”創新發展服務平臺的定位,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在中國信息協會的指導下,組織專家顧問、會員企業編制了《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標準體系框架V1.0》。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紅,中國民航局空管局原局長車進軍、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原一級巡視員何鳴寒、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蘇郁、北京東進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寧、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惠錚上臺發布了本標準體系框架。
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標準體系框架(V1.0)》正式發布
報告會后,到會的企業代表紛紛表示,三位院士的報告學術性強、干貨多,從當前低空經濟發展最為關鍵的領域講述了相關的現狀、問題及發展演進路徑,為我們帶來了難得的成果分享和思想啟迪。希望分會能夠有計劃地多為會員企業組織這樣的報告會,增強會員企業與專家學者的直接面對面交流機會,更好的地幫助會員企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