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國家級經開區調研:合肥全鏈條布局新能源汽車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5-02-05

近年來,安徽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將新能源汽車作為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領域。目前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礎扎實、產業體系完善、品牌聲譽顯著,“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鏈條布局,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80多家,擁有大眾、蔚來、江淮3家整車企業,形成國際巨頭、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三足鼎立之勢,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值近4年增長3.2倍。

2024年12月21日,蔚來汽車發布80萬元級別的智能電動行政旗艦ET9,成為蔚來2018年落戶合肥以來最貴的一款。同時,蔚來還發布了智能電動小車螢火蟲。12月26日,小米宣布加入蔚來換電補能體系。兩件標志性事件,讓人們的目光聚焦合肥。擁有成立60年的江淮汽車、打破外資投資比例限制的大眾安徽、造車新勢力蔚來等龍頭企業,以及保隆科技等一批產業鏈企業,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的代表,正不斷培育主陣地和核心區。

整車制造三足鼎立

在合肥經開區的兩座智能制造工廠中,記者看到蔚來多款車型的產能正在爬坡。隨著蔚來第二品牌樂道交付,工廠正加緊生產趕訂單。走進蔚來F2工廠,一個個形如立體車庫的巨大空間里,穿梭機和升降機不停存取、轉運,仿如巨人在“抓娃娃”,“毛坯”車身被快速抓取,并迅速發往各條定制化生產線。這是蔚來首創的“魔方”車輛存取平臺,也是蔚來實現高效柔性化生產的重要“法寶”之一。作為全球領先的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工廠,蔚來F2工廠擁有“天工”智能制造管理系統、“飛地”自動裝配島等多項前沿技術,解決了傳統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制的矛盾,從收到訂單到整車下線僅需14天。

同一時間,大眾安徽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流水線上,工業機器人揮動粗壯手臂,轉配底盤、精準焊接。2024年,大眾安徽首款智能轎跑SUV ID.與眾上市,這是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的又一成果。大眾汽車不斷加碼合肥,建設科技研發中心,打造智能生產基地,在合肥經開區推進汽車全球一體化制造。同時,大眾安徽還與小鵬汽車合作研發、制造新車型,預計2026年下線。

成立60年的江淮汽車,不僅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最早“吃螃蟹者”,也是安徽省投資蔚來汽車、助推大眾汽車落地建設的重要基礎。2002年,江淮汽車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轉變發展方式,不斷強化與合肥工業大學以及本地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研發合作,持續攻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助力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從無到有的蛻變。

在完成蔚來汽車、大眾安徽的合作研發和生產任務后,江淮汽車又與華為合作造車,在與合肥經開區毗鄰的肥西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百萬元級別的尊界,技術人才和工廠建設均依托經開區研發和生產基地打造。自2009年以來,江淮汽車與合工大、國軒高科、巨一自動化等高校、企業合作,已推出6代自研的純電動汽車,并推出全球首款鈉離子電池量產車型“花仙子”。

國際巨頭、造車新勢力、自主品牌車企,在合肥經開區三足鼎立、競相發展,背后是合肥經開區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的努力。

“我們為什么選擇在合肥經開區踐行大眾的電動化愿景?”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表示,“提到大眾安徽,就不得不提‘合肥速度’。在短短18個月的時間里,我們從無到有,建成了全球領先的MEB(模塊化電驅動平臺)工廠,擁有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和基礎設施以及毗鄰工廠的供應商園區。”

與葛皖鏑有類似感受的還有蔚來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李斌對“合肥速度”也贊不絕口:“在短短幾個月時間里,我們完成了從簽署協議、落戶,再到蔚來中國總部建設的啟動工作。這樣的速度體現了合肥經開區在智能電動汽車領域打造全球創新引領能力的決心。”

2022年12月,蔚來汽車第30萬臺量產車在合肥經開區正式下線。同一時間,大眾首臺預量產車在位于合肥的大眾安徽MEB工廠整車下線,邁出了新能源車型全面投產的關鍵一步。自2020年底大眾安徽揭牌以來,這一中外合資的新能源汽車項目穩步推進,不僅是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也是賦能區域經濟、促進產業生態系統長遠發展的重要驅動力。

合肥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局長楊靜告訴記者,2024年7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車集群成功入選安徽省先進制造業集群。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整車產量增長49.1%,產業鏈產值增長48.6%。

建強鏈條做優服務

新時代產業發展更注重體系化、便捷性,圍繞三家整車企業,合肥經開區不斷招引、集聚產業鏈企業,并提升物流運輸效率,助力企業降本增效。合肥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孫鴻飛告訴記者,在合肥經開區,“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鏈條布局已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80多家。“從電池到各類傳感器、軟件,新能源汽車用上萬個零部件,將產業鏈上所有參與者聯系在一起。”合肥經開區投資促進局副局長王鵬說。

上海保隆汽車科技(安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汽車智能空氣懸架系統,為首批國產化替代項目。該系統可根據駕駛環境自動控制車身高度、傾斜度,調整減震阻力,從而提升車輛的操控性和舒適性。“空氣懸架系統結構復雜,需要將空氣彈簧、減震器、傳感器等數百個部件組裝起來,并實現智能化聯動。”保隆科技智能空氣懸架業務單元總經理王賢勇介紹,此前這種系統主要由國外供應商生產,用在很多高端車型上。保隆科技開發的這套系統,讓更多國產企業也能配備上智能化系統。

保隆科技董事長兼總裁張祖秋表示,公司在自動駕駛方面也做了很多布局,核心技術包括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雙目視覺、單目視覺、360環視、自動泊車、艙內視覺和艙內雷達以及智能駕駛系統,技術水平位居國內行業前列。

合肥經開區始終將產業鏈建設擺在首位,不斷強鏈補鏈。例如,新能源汽車三電方面,蔚來電驅動、大眾電池包陸續投產,國軒、優旦、盟維、鈞聯等優勢企業持續發力;汽車電子方面,集聚保隆、上聲、晟泰克、松芝等一批優質企業,在車身控制器、智能傳感器、汽車音響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在傳統零部件方面,業務涵蓋車身、底盤、座椅及內外飾,產業體系較為完整。

在汽車后市場領域,合肥經開區不斷支持企業前瞻布局,為消費者做好服務。2024年12月26日,小米汽車宣布加入蔚來換電體系。至此,全國已有近10家整車品牌加入該體系。截至12月,蔚來汽車在全國9橫9縱充換電網絡已建成。到2025年,蔚來汽車計劃實現全國25個省、自治區“縣縣通”,將充換電補能網絡進一步延伸至最基層的鄉村、街鎮。

截至目前,已有蔚來和奧動布局換電設施,整體技術國內領先;蔚來保險經紀總部落戶合肥經開區,率先展業經營;大眾安徽智慧物流項目啟動智能網聯電動卡車、自動駕駛接駁巴士測試及示范運營,能馳、德凱等一批汽車檢測機構相繼落戶并就近服務,保時捷、車百智庫等咨詢合作單位陸續為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從空中俯瞰大眾安徽MEB工廠,一輛輛大貨車陸續排隊進入園區,運送物料;步入車間,AGV小車有序往來,準備出口歐洲的訂單正在抓緊生產等待交付。短短兩年半時間,大眾汽車集團在合肥建立了一個新的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中心,并與小鵬汽車、地平線、國軒高科等多家中國企業進行電動化、自動駕駛、電池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同時,大眾安徽供應商園區正加速建設,部分已投入使用,大大提升了生產物料的調用效率,為企業節約了大量成本。

在合肥經開區的派河國際綜合物流園,一個現代化的內河航運新物流園已初步建成,不僅有水運碼頭,還引入貨運鐵路線,與浙江寧波港攜手合作,下線的汽車可裝船直達寧波港出海,大大節省了企業出口的等待時間和成本,為整車企業實施國際化戰略提供堅實支撐。

此外,合肥經開區還牽頭梳理編制了安徽自貿試驗區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開放創新試點舉措19條,并推動相關試點落地。

2023年2月20日,由合肥大學與大眾汽車共建的國內首個中德雙元制高等教育現代產業學院——大眾學院在合肥經開區揭牌,學校和企業共同辦學,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培養人才。如今,作為探路者的首批26名“種子工程師”,已在大眾汽車多條生產線上獨當一面。

科技激活發展動能

作為“安徽工業第一區”,合肥經開區不斷加快轉型升級,圍繞傳統制造業智能化、數字化下功夫,依據“產業+科技”發展戰略布局,增強“科技含金量”。

截至目前,合肥經開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各類研發人員1.5萬人,頭部企業紛紛設立研發基地:大眾集團投資10億歐元建設全球第二研發總部,首次在歐洲之外承擔平臺車型研發任務;蔚來中國總部落戶,負責所有車型研發和專利歸集,投資設立汽車科技公司,每季度研發投入約30億元;江淮汽車技術中心乘用車與商用車并舉,是產品譜系最為完整的自主品牌研發中心之一。

圍繞產業發展,合肥經開區不斷拓展與大院大所和高校合作,提升新能源汽車產業核心競爭力。

該區與天津大學內燃機所、清華大學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等科研院所加強合作,依托區內合工大、安大等高校的車輛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等專業優勢,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豐富的人力資源支持。

隨著“科技含金量”不斷提升,合肥經開區創新能力持續強化。該區建有省級以上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36個,掌握一批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前沿技術,主導及參與國家標準制定超200項。智能制造方面,合肥經開區建成新能源汽車領域國家級綠色工廠1家、省級智能工廠2家、省級綠色工廠2家、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個,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家。

同時,合肥經開區先后培育形成南艷湖高科研發、大學城科技孵化、明珠廣場眾創空間三大創新集聚區,打造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聯想科技港、中德合作創新園等創新平臺,提供企業孵化、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等一系列服務。楊靜告訴記者,2024年,該區共幫助企業招工11.2萬人次,解決中小企業資金缺口約36億元;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保障機制,推動項目盡早開工、提速建設,開工建設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個。

值得一提的是,在構筑“產業+科技”產業生態的同時,合肥經開區加快構建以高端人才“停居留”服務和涉外法治建設為核心的國際化營商環境。設有自貿片區仲裁中心等服務機構,國際醫療部、德國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先后建成。不斷推進國際化社區、國際生活服務區建設,讓更多人才匯聚合肥經開區,凝聚起磅礴發展動力。(記者 梁 睿)


地方動態

第四次數據標注產業供需對接會暨央企走進國家數據標注基地(保定)舉行

算力與綠電協同:中金數據烏蘭察布打造中國源網荷儲一體化零碳算力標桿

2025數據服務業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

A股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司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京成功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