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科技創新如何實現產業化發展?央企國資在數字科技方面有何新成果與新進展,又為公司發展新質生產力帶來了哪些助益?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與上海證券報聯合發起策劃的“價值與投資”系列活動成功舉辦。圍繞“‘數實融合’助力高質量發展”這一主題,來自航天信息、隧道股份兩家上市公司的高管,以及來自中證指數公司、申萬宏源的嘉賓進行了交流。
央企國資引領“數實融合”新篇章
近年來,數字科技創新不斷從“實驗室”走上“生產線”,更多科研成果從“書架”走上“貨架”,成為創造新質生產力的源頭活水。向上突破關鍵技術的“天花板”,向下扎根產業場景的“試驗田”,成為不少龍頭公司踐行“數實融合”的重要實踐。
“航天信息致力于成為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國家隊、主力軍,從戰略、技術到產品三個層面,都充分踐行‘數實融合’。”航天信息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馬振洲表示。
在戰略層面,航天信息聚焦數字政府、企業數字化兩個市場,在創新工程中運用新技術,將人工智能、區塊鏈、數據要素等相關技術應用到“財稅產業大模型”“糧食創新中心”“云鏈貿運”“信安強基”等重大創新工程;在技術層面,開展大模型、數據要素、數據安全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產業賦能;在產品層面,構建“愛、信、諾”三大系列數字化產品體系,打造諾企服、諾企通、信安強基等重點產品,為各級政府客戶和千萬級企業用戶提供了數字技術服務和一體化數字解決方案。
作為科技型上市公司,航天信息持續加大研發資源投入,圍繞公司重大創新工程,發展科技創新,2023年研發投入占比達到11.21%,比上年提高近三個百分點。目前,航天信息已經打造完成“1+1+N”的財稅產業大模型產品體系,包括1個信諾GPT作為能力底座,1個智能財稅MaaS平臺,以及AI數字會計、AI導稅員、AI稅務風控專家等N個財稅創新應用。
“隧道股份非常重視交通基礎設施的數字化。10多年前,我們就提出要進行交通基礎設施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涵蓋規劃設計、新建及改擴建的道路、橋梁、隧道、綜合交通樞紐等。”隧道股份城建設計集團副總工程師保麗霞說。
交通基礎設施事關國計民生。隧道股份作為全國基建板塊首家上市公司,深耕智能交通領域40余年,從高速公路交通監控、收費,到交通視頻分析、區域交通管控、綜合交通治理、“車路網云一體化”,公司交通基礎設施業務的數字化轉型一直在路上。
在規劃設計階段,隧道股份從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逐漸轉向聯合應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與高精地圖,從二維藍圖到三維軟件,提高數字化規劃設計能力;在建設階段,利用智能化設施、中心平臺軟件,進行數字化監測與應急響應,保障施工進度與安全;在養護運營階段,充分利用智能化技術裝備和輔助決策系統,實時監測重點設施、重點路段,實現信息互通、快速響應,保障交通基礎設施的安全高效運行,提升路網效率。
數字經濟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
今年4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數據局綜合司印發《數字經濟2024年工作要點》,從九方面對2024年數字經濟重點工作作出部署。以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修課”。
申萬宏源研究所資深高級分析師程翔表示,數字化系統的引入能夠實現自動化、精準化作業,這一變化顯著提升了企業的生產效率;而企業“含數量”的提升還促進了供應鏈管理水平的飛躍,企業能有效提高供應鏈的追溯管理能力,生產效率和運營效能由此得到進一步提升。此外,“含數量”還賦予企業在市場中更高的議價權,增強其精準營銷能力。而從宏觀層面看,企業“含數量”的提升也為國家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支撐。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分析,政府能夠更準確地把握經濟運行態勢,為施政提供科學依據,從而實現高質量發展。
如今,數據已成為最寶貴的生產要素,其價值創造能力日益凸顯。今年1月1日,《企業數據資源相關會計處理暫行規定》正式施行,明確了數據資源的確認范圍和會計處理適用準則,數據要素市場蓬勃發展。
航天信息下屬的深圳航天信息有限公司率先成為深圳國有企業數據資產入表第一單,為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供參考的樣本。本次實踐中,深圳航信以數據要素賦能信息技術產業,為政府客戶、行業用戶提供數字要素產業服務,利用數字技術為企業發展賦能。同時,航天信息聯合參編的《數據資源產品化實踐藍皮書(2024版)》已經發布,為企業推進數據資源資產化實踐提供指導參考,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數字科技發展未來可期
“近年來,中證指數公司持續布局和完善數字經濟領域相關指數,引導資源要素流向與數字中國建設相關的重點領域,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證指數公司研發部副總監金迪表示。
截至7月底,中證指數公司共發布70余條數字經濟相關指數,境內外跟蹤指數產品近100只,規模合計近900億元,其中中國互聯網、港股通互聯網、人工智能、5G通信等幾條指數跟蹤產品規模較大。
“主題指數的推出會充分基于政策導向與產業發展動向兩方面的考量。”金迪說,“一方面,主題指數往往選取特定領域相關核心產業鏈的相關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該主題領域整體發展情況;另一方面,考慮到指數的表征性、可投資性等要素,在指數構建過程中,我們會對發展較為超前或尚處于前沿探索領域的證券進行綜合考量。”
談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未來發展前景,程翔認為,我國當前政策與資金聚焦制造強國、數字強國這兩大關鍵方向。在制造強國領域,高科技含量制造業備受關注,如人形機器人、工業母機等;在數字強國方面,算力、AI技術及大模型等細分賽道有廣闊發展空間。
針對前沿科技細分賽道,央企國資也在加大布局力度。隧道股份正在積極布局“車路網云一體化”業務,全面推廣自動駕駛測試場地的路側與云端、車端相銜接,為車輛自動駕駛提供更精準的交通數據。而航天信息將重點投入區塊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研發,并推動其在應用場景的規模化落地,助力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