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工信部公布2024年1—4月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1—4月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5924億元,同比增長4%。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一季度GDP 5.3%的增速,通信行業發展落后GDP增速1.3個百分點。
通信行業增速已多年保持高于GDP增速的水平,在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而此時行業增速明顯放緩,尤其是低于同期GDP,給行業發展敲響了警鐘。
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負增長
新興業務“引擎”動力不足
雖然1—4月統計數據顯示通信行業整體收入穩中有升,仍處于健康發展的軌道上,然而通過對比可以發現,過去一年多來,電信業務收入增速由2023年1—4月的7.2%下降到2023年全年的6.2%,又進一步下降到2024年1—4月的4%,且低于2024年一季度GDP增幅1.3個百分點。這是近年來我國電信業務收入增速首次低于GDP增速,行業增速下滑趨勢明顯。
從業務結構來看,1—4月電信業務收入增速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負增長和新興業務收入增速下滑。2024年1—4月,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完成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2169億元,同比下降1%,而同期移動互聯網流量同比增長13.2%,出現嚴重增量不增收現象。值得關注的是,今年1—4月移動數據流量業務收入在整體電信業務收入中的占比達36.6%,在電信業務收入結構中占比最高,其負增長的影響不可低估。分析原因,這里面既有人口紅利逐步退潮、移動互聯網流量消費增長趨緩的因素,也是幾家基礎電信企業嚴重“內卷”、不斷打“價格戰”所導致的結果。
新興業務收入雖然繼續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成為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第一引擎”,但其增長速度下滑明顯。2024年1—4月,三大基礎電信企業完成新興業務收入1508億元,同比增長11.2%,較2023年同期的22.3%下降11.1個百分點。作為“增長引擎”的數字化轉型業務動力不足,對整體營收的拉動作用削弱了不少。有數據顯示,新興業務對電信業務收入增長的貢獻率由2023年1—4月的4.3個百分點下降到2024年同期的2.7個百分點。其實自去年起,三大基礎電信企業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就不再呈“突飛猛進”之勢,增速明顯放緩。新興業務收入增長速度下降幅度較大是造成一季度收入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外部來看,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很多地方政府的數字化項目收縮,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動力不足,數字化市場需求走弱,成為導致新興電信業務收入增長下滑的主要原因。從內部來看,有的基礎電信企業為迅速搶占數字化轉型市場,將傳統通信市場的低質量、無序競爭模式引入新興業務領域,導致在競爭大型政企項目時出現激烈競爭甚至惡性競爭,中標價格一降再降,甚至是虧本賺吆喝。這種競爭模式不利于持續穩定的業務增長,反而暴露出政企市場背后的風險。
此外,前期基礎電信企業在新興業務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含金量”并不高,在部分項目中實際淪為集成商的角色。要真正在數字化轉型中做大做優政企市場,關鍵還在于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提供差異化服務,真正發揮新興業務“增長引擎”的作用。
加快向科創型企業轉型
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通信行業基礎業務市場日益飽和、流量紅利消退,行業增速提升的關鍵引擎還在于發展新興業務,強化核心競爭力。對于基礎電信企業而言,加快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大力發展產業數字化業務,是重回快速增長軌道的不二選擇。對于行業可持續發展而言,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向“新”提質是必經路徑。
科技創新是推動通信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作為2024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以及三大基礎電信企業2024年工作會議也都將強化科技創新擺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年來,基礎電信企業紛紛提出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的戰略目標,積極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電信全面布局云計算及算力、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量子、數字平臺、新一代信息通信七大戰略性新興業務,2024年要在科技型企業建設方面再上新臺階。中國移動實施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安全、能力中臺、算力網絡、6G為重點的“BASIC6”科技創新計劃,創新構建“連接+算力+能力”新型信息服務體系。中國聯通提出要持續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實力、關鍵科創力量建設、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創新成果轉化,扎實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但是,與真正的科技創新型企業相比,基礎電信企業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需要在加大研發投入、建強研發隊伍、強化科技創新機制體制保障等方面繼續發力,加快從傳統電信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
在技術研發經費投入方面,2023年,中國電信研發費用為131億元,同比增長24%,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2.82%;中國移動研發費用為287億元,同比增長58.7%,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3.32%;中國聯通研發費用為80.99億元,同比增長18.5%,占主營收入的比例為2.42%。自己跟自己比進步不小,但是,一旦與真正的科創型企業相比便相形見絀。2023年,華為研發投入達到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三大基礎電信企業過去一年的研發費用總和不到華為的一半,從收入占比上看,華為的研發投入強度更是達到基礎電信企業的8倍多。近十年,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00億元。
在研發科創隊伍建設方面,2023年,中國電信研發人員達3.3萬人,同比增長47%,員工占比達11.8%;中國移動研發人員數量為4.6萬人,同比增長16.9%,員工占比達10.3%;中國聯通研發人員數量為2.1萬人,同比增長12.8%,員工占比達8.7%。截至去年年底,三大基礎電信企業研發人員突破10萬人,同比增長24.2%,但是相比領先科技企業的科技人員占比仍需提高,且應加大力度吸引頂尖人才,努力打造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頂級科學家、院士以及各領域的頂級專家、國家級專業人才和企業首席專家隊伍。
當前,發展增速的持續放緩給行業敲響了一記警鐘。面對業務轉型壓力,通信行業要變壓力為動力,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建強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深化融合業務應用,向“新”提質走出一條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持續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賦能。(記者 張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