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騰訊研究院、賽迪研究院聯合發布《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數據要素場景創新發展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
《報告》總結了美歐日韓各國的數據要素發展情況。主要做法包括鼓勵政府數據開發利用、鼓勵市場主體應用創新、加快布局數據基礎設施、鼓勵數據可信流通、重視發揮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對于數據要素和數字經濟的帶動作用。這些國際經驗對我國數據要素制度建設具有借鑒和參考意義。
《報告》從頂層設計、技術變革、流通提速、轉型牽引、機制突破等角度歸納了我國數據要素發展的主要特點。具體包括數據基礎制度和管理體制建設加快、人工智能引領產業向數據驅動模式轉型、合規監管和安全可信技術加速落地、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據資產化制度探索路徑逐步清晰等。其中,平臺企業通過投資、云服務等業務,持續加大在數據要素領域的投入。
《報告》認為,高價值數據要素場景具備“四度”特征。基于騰訊、中國電子等企業在數據要素開發利用中積累的行業經驗,研究團隊對市場認可度較高、已經形成價值閉環的數據要素場景進行了分析提煉,提出了數據要素場景的“四度”分析框架,即技術成熟度、組織統籌度、數據應用度、行業效益度。該分析框架既可以作為檢驗數據要素場景的價值標尺,又可為政策支持方向選擇提供方法論參考。
《報告》認為,高價值數據要素場景建設需要秉持“五脈”實施路徑。高價值數據要素場景并不只是簡單地考慮新技術應用,也不是單一的數據架構搭建和全周期管理,而是需要從需求采集、協同研發、機制設計、管理流程、商業模式等多維度視角出發,構建體系化的“五脈”實施路徑。具體而言,要做好五點:一是摸清需求脈,堅持從行業用戶來,到場景中去。二是協同研發脈,共建共享環境,走向大模型。三是變革制度脈,以數據為中心,建立軟框架。四是優化流程脈,適應組織變化,提升團隊主動性。五是迭代系統脈,以體驗促通達,先立而后破。
《報告》選取了20個典型數據要素場景案例,并挖掘出數據要素在C端、B端、S端呈現的三個突出特征。一是人工智能對于數據要素價值釋放具有催化作用;二是數據要素開發利用可幫助工業企業降本增效;三是數據要素在社會治理領域發展空間廣闊。
值得關注的是,騰訊研究院聯合賽迪研究院分析了高價值數據要素場景發展趨勢。在底座支撐上,新型數據基礎設施向綠色協同發展,強化支撐算力需求。傳統基礎設施逐步向具有“高存力、高算力、高運力、高安全、高能效”特征的新型數據基礎設施轉變,算力電力融合演進,形成相互支撐、協同發展的新態勢。
在技術變革上,數據要素技術跨領域多元融合創新,推動數據合規利用。覆蓋數據流轉全生命周期的數據技術取得突破,并加速融合創新。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創新對數據集提出迫切需求。
在行業賦能上,數據要素應用向千行百業加速滲透,數實融合持續深化。數據要素應用場景從傳統產業領域向科學研究等新興領域延伸,數據要素賦能千行百業成為趨勢。
在生態優化上,多層級數據要素市場共同發展,數據要素產業加速壯大。數據交互、數據產品交易聯動發展,數字化轉型市場、數據原生企業構成的平臺經濟市場、場內數據交易市場等多類市場共同支撐數據要素市場繁榮發展。
在政策保障上,數據要素基礎制度加快總結推廣,政策協同效應不斷增強。涵蓋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方面內容的制度探索在全國各地展開。國家和省級數據局發揮了越來越多的統籌指導功能,數據管理體系中的多方協同效應不斷增強。
《報告》同時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強合作重協同,共建多元新格局。探索制定包容審慎的數據要素場景創新制度,加強數據和數字經濟領域的政策取向一致性評估。二是強融合重質量,激發數據要素活力。以公共數據開放引領數據融合應用,推進交通運輸、氣象等高價值數據資源安全合規開放。鼓勵市場主體對已有數據資源進行結構優化和深度挖掘,提高數據開發利用水平。三是強創新育新能,助力新質生產力。鼓勵人工智能、隱私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創新應用,以新技術、新模式激發場景新需求。四是強場景重實效,賦能千行百業蝶變。發揮企業在場景識別和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需求為導向,鼓勵民營企業與央國企、科研機構開展場景聯合創新。五是強安全促發展,保障數據高效利用。在個人信息匿名化、個人信息去標識化、敏感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逐步完善個人信息保護的實施標準或指南。在保護數據安全的同時,為數據要素產業發展留足空間。(作者: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