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通知,組織開展2024年度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推薦工作。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的培育壯大是推動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成績顯著。目前已培育認定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200個,今年還將新增認定100個。這些集群主導產業聚集、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創新帶動明顯,對推動中小企業集群化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顯著的示范效應。
進一步推動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爭創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要精準把握中小企業集群化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和趨勢。
一是“自發集聚”階段。受產業基礎和傳統要素驅動,中小微企業為滿足鄰近市場需求,在特定區域內形成了自發集聚。該階段的集聚企業通常呈現出“規模小型化、位置鄰近化、產品同質化”特征。同時,集群內企業間普遍存在缺乏有效協作、創新活動以本地化模仿為主、產業基礎設施無整體規劃、未伴生生產性服務業等情況,總體尚屬“產業集聚”態勢。
二是“協作成鏈”階段。在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下,集群內企業出現上下游鏈式協作,鏈主企業作用逐步突出,并初步形成涵蓋生產服務環節的產業生態。該階段的集群企業一般呈現出“環節關聯化、價值遞進化、分工專業化”特征。同時,集群開始萌發“創新鏈”形態,企業通過信息共享、聯合研發等方式,實現優勢互補和協同創新。相關政府部門圍繞產業特點不斷強化要素供給,特色化基礎設施逐步完善。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從“量變”進入“質變”,開始具備集群化發展的典型特征。
三是“高效協同”階段。在產業變革和市場競爭驅動下,企業生產協作在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支持下更加高效,圍繞共性技術等方面的企業間協同創新更加緊密,縣、區及園區的載體依托產業影響力不斷吸引更高水平、更專業化的技術、人力、資本等要素資源,并通過數字化等手段持續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精準度。該階段的集群企業一般呈現“協作融合化、創新高效化、生產智能化”特征,且數據要素價值不斷放大,數據要素流通成為深化企業間融合協作的重要抓手。同時,所在地政府部門能夠針對集群特色提供專業化的政策引導和要素支持。這一階段的產業集群將成為引領區域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龍頭,并形成區域產業品牌效應。
調研發現,目前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產業集群還處于由“協作成鏈”向“高效協同”階段跨越的重要窗口期。要推動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盡快實現“提檔越級”,應注意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推力”。打造高水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要強化政策供給。要認清資源稟賦優勢,研究出臺符合本地財力、凸顯特色優勢的企業扶持和招商引資政策。要深入研究產業特色化需求,通過開展產業發展診斷、咨詢等方式強化政策、規劃預研。要樹立營商服務品牌,做實做細做好企業服務相關工作。
二是擦亮特色“招牌”。打造高水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要突出產業特色。要以產業影響力帶動城市影響力,圍繞區域特色產業打造一批產業名城(園)。要以企業為核心提升行業影響力,做響一批深耕特色領域的“專精特新”企業品牌。要以產業影響力帶動產業要素流入,依托高質量發展、高質量宣傳吸引高水平智力、高能級資本等要素集聚。
三是打造轉型“先鋒”。打造高水平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要重視轉型驅動。要以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抓手,鼓勵建設、更新符合制造業轉型升級要求的配套基礎設施和硬件設備。要強化專業化轉型供給能力培育,結合集群特色開展數字化、綠色化、智能化轉型方案和服務商認定推廣。要鼓勵企業打破工業數據要素小范圍自循環,圍繞集群內數據要素長鏈路流通探索企業融通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