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等九部門發布《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旨在發揮數字人才支撐數字經濟的基礎性作用,為高質量發展賦能蓄力。
近年來,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日常生活中,AI數字人直播帶貨、在線預約醫生云問診、線上網課學習……可以說,數字技術構建的眾多場景已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從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末,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50.2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5%,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數字經濟的發展需要數字人才的持續驅動。近年來,我國數字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但仍面臨數字人才的規模、質量和結構與數字經濟產業發展需求不匹配,關鍵核心領域創新能力不夠等問題。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數字人才缺口為2500萬至3000萬,且仍在持續擴大。如何加快數字人才的供給與培育,是數字時代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
《行動方案》的發布可謂正當其時,充分彰顯了我國增加數字人才有效供給的決心,為夯實數字經濟的人才“底座”提供了方向指引。《行動方案》部署推出的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等6個重點任務緊貼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需要,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相關領域,以制定頒布國家職業標準、以賽促學等具體舉措,多方面發力構筑人才“蓄水池”。同時,《行動方案》從政策保障層面推出6大舉措,持續優化人才要素結構和發展環境,以務實有效的政策支持營造數字人才成長成才的良好環境。
值得關注的是,《行動方案》中提出的推進數字技能提升行動、舉辦數字職業技術技能競賽活動等內容,與當前的工會工作部署高度契合。去年,全國總工會首次舉辦數字經濟領域技能大賽——全國職工數字化應用技術技能大賽,為廣大技術工人打造數字技術技能競技場;今年,全國總工會印發了《女職工數字技能提升方案》,加大數字時代的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女職工培養力度;各地方工會積極推動數字項目融入職業技能大賽、選樹“數字工匠”“智慧工匠”、組織勞模工匠進校園講述數字技術賦能數字工匠的故事……這些工作和行動提升了廣大職工的數字思維、數字技能和數字素養,也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展望未來,期待各級工會在運用線上平臺強化數字技能培訓、做大做強數字技能賽事等方面持續發力,共同做好數字人才培育有關工作,孵化更多“數字工匠”,為打造一支規模壯大、素質優良、結構優化、分布合理的高水平數字人才隊伍,貢獻“工”力量。(評論員 陳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