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向媒體介紹:截至去年底,中關村企業在津冀設立分支機構數量突破1萬家。數據顯示:北京輸出津冀技術合同由2013年的3176項增長至2023年的6758項,年均增長率7.8%;成交額由2013年的71.2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748.7億元,年均增長率26.5%。
據介紹,三地科技部門簽署《共同推動京津科技創新合作協議》等一系列框架協議。高起點推動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建設,組織11家中關村集成服務機構入駐園區,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濱海—中關村科技園累計注冊企業4990家,京津中關村科技城注冊企業1529家,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注冊辦公企業362家。
三地簽署《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戰略研究和基礎研究合作框架協議》,累計投入經費8700余萬元,資助177項基礎研究合作項目,連續舉辦9屆京津冀青年科學家論壇。加大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力度,推動1.43萬臺套、原值近150億元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向社會開放共享。
三地制定《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協同推動京津冀高精尖重點產業發展工作方案(2023)》,形成科技成果供需清單機制,建立三地共享的分層次、分領域企業需求庫和以需求為導向、面向三地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