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數據局、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近日聯合印發《深入實施“東數西算”工程 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一體化布局,東中西部算力一體化協同,算力與數據、算法一體化應用,算力與綠色電力一體化融合,算力發展與安全保障一體化推進5個統籌出發,推動建設聯網調度、普惠易用、綠色安全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當前,我國算力產業已初具規模,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形成良性互動。算力正加速向政務、工業、交通、醫療等各行業各領域滲透,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數字政府、工業互聯網、自動駕駛等新應用、新業態不斷涌現。算力不僅成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支點,也催生了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
??目前我國算力總規模排名全球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從結構看,通用算力占了大半,高性能算力占比有待提升。在日前由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主辦的“算力高質量發展與應用高端論壇”上,浪潮元腦首席技術官張東介紹,高質量算力采用先進的計算架構,具備高算效、高能效、可持續、可獲得、可評估五大特征。
??2023年,生成式人工智能熱潮引發算力需求暴增,算力缺口大、供需矛盾凸顯。張東認為,高算效是實測性能與資源利用率的雙重提升,是算力供需失衡、算力利用率低等矛盾的破局之道。而高能效是在最低碳排放前提下實現最大化算力輸出,確保能源利用最優解。
??“可持續是指供應鏈完備,能保證算力的持續供給。可獲得是指算力普適普惠,能夠適用多場景的算力應用,同時算力使用成本較低。可評估是指準確、有效地評估和比較不同系統的計算能力,更好地輔助用戶決策、推動技術創新、明確規劃方向。”張東說。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產業與規劃研究所副總工程師王青表示,在政策和需求的雙輪驅動下,我國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算力對助推產業轉型升級、賦能科技創新進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實現社會高效能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對算力提出更高要求,算力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在支撐數實融合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清華大學全球產業研究院副院長李東紅分析,算力產業要成為優勢產業并形成國際競爭力,就必須邁向高端,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才能更好賦能其他產業。
??“在算力領域,美、中兩國目前處于領先地位,且中國的算力規模增速明顯領跑。中國發展算力有自己的優勢,包括超大規模市場帶來的巨大需求、豐富的應用場景、全社會大力發展算力的共識非常高等。”李東紅說。
??如何發展高質量算力?張東認為,高質量算力一定是以應用為導向,不能只考慮選擇什么樣的芯片,而要從全局考量,以系統設計為核心,圍繞算力的生產、聚合、調度、釋放形成完整體系,進一步提升算效。
??比如,在生產環節,整合高性能部件,打造多元異構的強大算力機組;在聚合環節,消除網絡與存儲性能瓶頸,進行集群性能調優;在調度環節,通過上層的調度軟件高效調度,確保平臺穩定運行;在釋放環節,提供豐富的框架、工具及算法優化,把算力充分釋放出來,加速應用落地。
??李東紅建議,要進一步鼓勵加大算力基礎設施投入,增強算力資本與傳統物質資本之間的互補效應和協同效應;從國家層面動態把握算力產品與服務的需求量、需求結構以及算力相關產業結構匹配和協調的規律;算力層面上的數實融合應更側重于實體經濟,開辟數字經濟產業新業態;加快推動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讓高質量算力成為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支撐。
??據悉,浪潮信息正在聯合國家相關機構積極推動先進技術標準的制定,完善產業鏈生態;通過智算中心實現算力普適普惠;面向人工智能、云、大數據等場景建立全面評價高質量的算力指標,讓算力可評估。(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