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中國科學院院士、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研究員尹浩在2023中國無線電大會主論壇上,作了題為《6G通感算融合發展問題》的專題報告。
尹浩院士指出,智慧社會建設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偉愿景,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移動互聯到萬物互聯,再到萬物智聯,6G將推動構建普惠智能的人類社會。
6G是萬物智聯的時代,引導人類文明發展邁入新階段。未來,人類社會將進入智能化時代,社會服務均衡化、高端化,社會治理科學化、精準化,社會發展綠色化、節能化將成為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為滿足智慧交通、通感互聯、全息交互、元宇宙、精準醫療、智慧工業等新場景新業務的多元化需求,未來6G移動信息網絡需提供極致的通信能力、精確的感知能力以及強大的計算能力,助力構建“數字孿生、智慧泛在”的新世界。
6G愿景的實現,需要從信息采集、信息傳遞、信息處理等多個環節端到端設計。在數學、物理、材料、生物等多類基礎學科的創新驅動以及先進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實現通信與感知、計算、控制的深度耦合。比如6G賦能智慧交通,需要云-網-車-路融合、車間交互、區域互聯、云端共享、協同多控,要求其在具備通信能力的同時,提供全域高精度感知能力和高效實時的計算能力。
為提供全時空全場景通信能力、感知能力和計算能力一體服務,6G通感算融合體系架構應具有多要素融合、多頻段協同、網絡化協作的通感算三大典型特征,多要素深層次融合以實現感知維度的拓展、通信效率的提升、算力的泛在化。低、中、高多頻段協同可以獲取通信、感知維度豐富的粗粒度和細粒度的信息;另外憑借強大的算力,可在為用戶提供高速率、高質量通信服務的同時,實現宏觀廣覆蓋探測與微觀重點感知相互補充與增強的目標。利用移動通信網絡中大量部署的通感算融合節點進行協作,可進一步擴大感知范圍、實現連續覆蓋,并可利用快速的聯合處理實現及時的感知精度提升。
目前,學術界、產業界已開始通感算融合的6G網絡研究,但相關技術在走向成熟與商用的過程中還面臨著基礎理論、體系架構、空口技術、組網設計等諸多挑戰,需要產學研共同研究與突破。
6G時代,通信能力、感知能力、計算能力將融合共生,更好服務智慧時代的發展。設計6G通感算融合網絡架構需要加強跨域技術的融合創新,期待產學研各界共同攜手,加快面向6G的通感算融合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形成全球統一標準,助力6G通感算融合網絡走向成熟與商用,為全球6G通感算融合網絡領域創新貢獻中國方案。(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