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北京8月24日電(記者魯元珍)市場監管總局網監司近日印發《發揮示范引領 促進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的指引》(以下簡稱《指引》),總結提煉了10種農村電商發展的典型模式。
近年來,農村電商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成為助推“三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結合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創建,在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特別是在完善標準、推動品牌建設、地理標志應用、商標維權等方面作了大量有益探索。將這些有益探索進行總結、推廣,對推動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指引》總結的10種模式中,有3種來自全國網絡市場監管與服務示范區,4種來自示范區創建地,充分體現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的導向。10種模式涵蓋了全國東中西部典型模式: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如浙江紹興縣域統籌、鎮級整合、村級創新,充分激發縣、鎮、村三級創新活力,形成農村電商各具特色、競相發展生動局面的“共富工坊”建設模式;中部山區如江西安遠“智慧園區”新倉儲+“智運快線”新基建+“數字平臺”新零售+“村紅村播”新業態+“誠信規范”新監管五位一體的“數字+鄉村”模式;西部地區如陜西武功利用地處西北地區與中東部地區連結點的區位優勢,打造西北農產品電商企業聚集地、西部農副特產品物流集散地的“買西北賣全國”模式等。
這些不同做法,為各地提供了不同地區的樣本作為參考借鑒。《指引》的下發,將為各地高質量發展農村電商提供指導,進一步發揮農村電商在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5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