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巍峨,草原連綿,夏日的甘肅甘南風景迷人。環繞著草原、雪山、湖泊、森林,中國電信利用信息化勾勒出“詩和遠方”的美麗畫卷,向人們展示出這片高原凈土強勁的發展活力。探尋智慧牧場兩年發展的路徑,我們得以破解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密碼。
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秀村的秀隆飼料廠,一大早,工人就根據最新的科學飼養配方,通過傳輸帶把混合飼料分裝。牛場里,機械化飼喂、飲水、智能化牛只管理等設施設備一應俱全,優良品種選育、性能測定等科學養殖技術集成到應用里,高標準的圈舍、精細化的管理、科學化的喂養,一整套完全按照牦牛習性打造的飼養環境讓牛兒的生活十分舒適。
科技力量讓甘南的肉牛產業“牛”勁十足。以全州牛羊保險基礎數據和防疫信息為基礎,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搭建了甘南智慧牧場大數據管理平臺,不斷完善系譜信息管理、數字種質資源庫、動物防疫檢疫追蹤核查、區域草畜平衡精準管控、全流程溯源管理、活畜抵押貸款、牛羊保險精準管理、牲畜遠程代養認領和牧場電子圍欄九大功能,實現對牦牛從草原到餐桌全流程溯源監管,推動傳統農牧產業提質增效。截至目前,該系統已采集錄入160萬頭牛羊信息,平均每頭牛為牧民增加收入200元。
甘南州碌曲縣的養牛大戶卡本每天都通過手機查看肉牛的健康信息,他說:“我養的280頭牦牛的右耳都統一佩戴電子耳標,上面還印著二維碼。”畜牧獸醫局通過平臺收集牦牛及產品防疫數據,加強牦牛免疫、佩標等工作,有力保障了產品質量和公共衛生安全。“耳標就是牛的‘身份證’,可以記錄牦牛的運動、體溫等數據,數據會實時傳到網上。”卡本說。
在碌曲縣李恰如牧場,數字化、智能化應用場景隨處可見。通過覆蓋全州規模養殖基地的4路高空全景攝像頭、12路室內監控攝像頭,牧民不論在何地都能看到養殖場的實時畫面。智慧牧場平臺還可以實現州縣兩級貫通,一鍵跳轉縣級平臺,方便畜牧獸醫局工作人員隨時查看牧場牛群情況。牛棚內接入了小型氣象站,用來監測環境數據,包括溫濕度、光照強度等,數據可以上傳到平臺。同時,牧場管理人員還能通過智能項圈對牦牛進行實時定位,查看牦牛實時活動情況。
溯源管理是智慧牧場大數據管理的核心功能,也是提升牦牛品質、提升牦牛產品價值的關鍵。智慧牧場平臺通過全流程數據采集和全鏈條信息管理,建立從牧場到市場再到餐桌的全程監管鏈條,以數據為支撐,從源頭保證產品質量,保持農畜產品的獨特優勢、獨特品質、獨特風味和獨特功能,提高產品附加值。
畜牧業資金需求量大、養殖周期長、疫病不確定性大,生物資產貸后監管難、評估難、處置難,金融機構很難獲得足夠信息,無法對借款主體的經營和資產情況作出準確評估。依托智慧牧場平臺將畜牧活體的“有價資產”轉變成金融抵押的“有效資產”,成為破解畜牧業金融供給難題的現實選擇。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通過將銀行活體貸系統和保險公司的耳標數據共享,打造全流程可控可信的牦牛活體貸監管共享平臺,切實解決了農牧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戶的抵押擔保難題以及金融機構對于活畜抵押“不愿貸”“不能貸”“不敢貸”的問題,實現了“應貸盡貸”,讓活體貸更好地服務“三農”。
甘南智慧畜牧平臺取得的豐碩成果,讓牧民對富足生活由衷贊嘆,對美好前景熱切期盼。依托這樣的美好期盼,中國電信甘南分公司還將不斷優化平臺架構、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在畜禽種業、智能養殖設備上補鏈,在飼料、獸藥、動物疫苗、畜禽產品深加工上強鏈,在動物金融、保險、文創產品上延鏈,探索畜牧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進一步打響“甘南牦牛”品牌,打造全國牦牛產業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