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建設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支撐,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法治建設、檢察履職的工作方式。基層檢察院要將檢察工作現代化建設與促進社會治理結合起來,必須通過大數據賦能將數字檢察融入訴源治理中,努力求變、主動應變,才能借助數字化發展大勢,聚力用大數據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檢察服務新名片。
在“變”上突破,以12309優質服務平臺打造鞏固工作理念。一是思想上順勢而謀。要深刻認識將數字檢察戰略融入訴源治理工作,是檢察機關深度融入社會治理大格局的必然要求。在治理理念上,要實現從促進社會穩定轉變為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在治理主體上,要實現從一元治理轉變為多元共治;在治理方式上,要實現從消極、被動治理轉變為積極能動治理。二是行動上因勢而動。要緊緊依靠群眾、為了群眾、服務群眾,破解線索少、信息收集難、矛盾化解難等難題,將檢察工作延伸到鎮、覆蓋到村、連接到戶。三是服務上聚勢而強。要從基礎性的窗口服務工作做起,充分運用好12309服務平臺。在受理案件方面,對符合受理條件的涉法涉訴信訪件依法導入法律程序,全流程落實專人專責,明確辦理時限;在服務內容方面,實行窗口熱情接待、微信平臺耐心解答、權利告知、預約登記等“一站式”服務;在疑難復雜案件辦理方面,對持續時間長、化解難度大、社會關注度高的案件,由檢察長、分管副檢察長進行包案領辦、督辦,確保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在“融”上協同,以大數據賦能延伸工作觸角。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機制融合為導向,推進資源融合,不斷拓寬12309服務群眾的觸角,實現“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一是構建信息共享機制。對內實行精細化管理,強化內部數據橫向鏈接,實現資源優化組合、形成監督辦案合力;對外整合資源,充分利用綜治維穩中心基層自治組織資源,形成“1+N”信息共享機制,解決信息滯后、線索少、不暢通等問題。通過“網格+檢察”“信息技術+檢察監督”工作機制,依法高效處理平臺反映的案事件,把問題處理在萌芽階段,并主動參與轄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工作,推動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二是完善信息研判機制。深挖大數據的潛力,讓各類業務數據“活”起來,為強化法律監督、深化能動履職、做實訴源治理提供數據支撐。要在充分歸集數據的基礎上,針對矛盾化解工作特征,構建專題庫、主題庫,利用大數據處理技術,進行篩查、比對、碰撞,將數據轉化為有效信息,實現實時統計,對于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密集的信息流自動預警。同時,加強對類案和系統性問題的研究,深層次地挖掘影響社會治理的風險點,并提出系統性的建議,推動基層依法治理,發揮法治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強化信息跟蹤督辦機制。對于發現的涉檢信息,應第一時間走訪、下訪、回訪,確保問題第一時間得到化解。控告申訴檢察部門要主動對已結案件定期開展回訪并開展滿意度調查,對群眾反饋的問題督促責任部門和責任人進行整改,倒逼工作提質增效。
在“效”上共振,以多元共治提升檢察工作質效。通過不斷完善“老百姓家門口的檢察院”服務平臺,把矛盾糾紛實質性化解、司法救助、公開聽證等作為提升訴源治理效能的重要舉措,努力以多元共治提升檢察工作質效。一是推動矛盾實質性化解。立足12309服務平臺,不斷推進上下級檢察院一體化辦案、“檢察官+網格化”、“互聯網+”、律師信訪接待、聽證員等第三方助力多元化解糾紛,積極融入基層治理,與鄉鎮、社區形成矛盾調處工作合力,實現矛盾糾紛減存量、控增量、防變量。二是做實公益訴訟促治理。對于老百姓在12309服務平臺反映的公益損害線索,第一時間開展調查,迅速推動解決,回應群眾期待。三是深化司法救助暖民心。依托12309服務平臺,堅持一次救助與長遠幫扶同步推進,物質救助與精神救助同向發力,積極構建檢察機關牽頭、多元主體參與、多種社會救助幫扶措施并用的大救助格局。(作者單位: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檢察院、湖北省當陽市人民檢察院 鄭祥萍 劉源 許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