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發布2023年上半年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上半年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8688億元,同比增長6.2%,相比于GDP 5.5%的增速,電信業務收入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多業務形成有效支撐 電信業務保持平穩增長
“電信業務持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得益于新興發展動能不斷增強、網絡基礎能力更加牢固、融合應用需求不斷深化、普惠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專家陳潤竹表示。
如今,互聯網數據中心、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興業務快速成長,推動信息通信業新興動能不斷增強、行業結構不斷優化,已經成為電信業務重要增長極。上半年,新興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9.2%,拉動電信業務收入增長3.7個百分點。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17.1%,電信業務收入增長6.2%,行業整體呈現蓬勃發展態勢,成為賦能經濟增長、穩定市場信心的關鍵支撐。
同時,全行業持續夯實網絡基礎,提升信息通信服務供給能力。截至2023年6月底,我國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93.7萬個,具備千兆網絡服務能力的10G PON端口達2029萬個,千兆光網覆蓋超過5億戶家庭,全國建成“千兆城市”110個。IPv6地址資源總量位居全球第一,移動網絡IPv6流量首次超過了IPv4流量,占比超過50%,迎來了IPv6主導的互聯網時代。超算、云算、智算協同發力,算力規模位居世界第二,行業發展基石日益鞏固。
隨著網絡服務能力不斷增強,融合應用需求得到進一步深化。用戶對數字消費的需求不斷提升,加速推動其向5G網絡升級遷移。上半年,5G移動電話用戶累計達6.76億戶,5G流量占比達42.9%。行業領域方面,工業、醫療、交通等傳統領域數字化轉型需求持續升級,5G、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成為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當前,5G行業應用融入60個國民經濟大類,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家。
此外,普惠服務水平大幅提升,數字鴻溝持續彌合。隨著電信普遍服務縱深推進,我國農村和邊疆地區的網絡覆蓋水平持續提升。持續開展信息無障礙建設,1735家主流常用網站和手機APP完成適老化改造。用戶獲得感不斷提升,全國移動和固定寬帶的下載速率分別同比提升26.2%和20.3%,移動數據流量資費持續下降至2.58元/GB。APP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信息環境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凈,為釋放行業增長潛力提供強大動能。
行業增速下滑趨勢明顯 亟須培育壯大“殺手級”應用
然而,縱向觀察電信業務增速發現,過去一年來,電信業務收入增速已由去年上半年同期的8.3%下降到如今的6.2%,行業增速下滑趨勢較為明顯。
“這是因為5G用戶增速放緩,支撐信息通信業快速發展的人口紅利見頂,依靠用戶規模拉動增長的發展方式難以為繼。”陳潤竹表示,“同時受換機需求減弱、創新能力不足、換機周期拉長等因素影響,5G終端出貨量仍處于下滑態勢。”
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三家基礎電信企業5G套餐用戶累計達到12.3億戶,年內新增1.3億戶,同比下滑21.6%。我國5G手機出貨量累計8496.7萬部,同比下降1.4%;5G手機上新機型78款,同比下降10.3%。
顯然,培育壯大消費端“殺手級”應用是5G用戶持續增長的根本動力。但目前受限于終端形態、視覺質量、內容制作、價格門檻等瓶頸,我國超高清視頻、AR/VR、云游戲等個人消費應用推廣程度仍較低。
“此外,由于各行業信息化基礎參差不齊、發展路徑各不相同,不同行業間標準對接、接口互通、數據共享等問題仍然存在,跨行業的深度融合仍處在從量變到質變的逐步積累過程中。”陳潤竹認為,仍需培育一批既懂5G又懂行業的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促進5G規模化應用。
加快核心技術創新 推動行業發展行穩致遠
如今,5G、移動物聯網、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迭代,信息通信業在平穩較快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一定挑戰,行業發展亟須找到新的突破口,需時刻保持警醒意識和危機感。
“加快推動5G增強、光通信、量子通信等關鍵技術突破,注重原始創新。積極探索6G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加大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研發力度,盡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陳潤竹表示。
同時,建議出臺推動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持續強化基礎支撐能力,實現網絡全面深度覆蓋和能力升級。進一步深化網絡共建共享,推動信息通信網絡的協調均衡發展。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信息通信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需清醒意識到“生機”背后的“危機”,下一步應持續攻堅關鍵核心技術,不斷強化網絡支撐能力,加快培育壯大5G“殺手級”應用,推動全行業實現逆勢上揚,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重要力量。(記者 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