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確產品、業態兩大著力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近日刊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 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系列解讀文章指出,該文件從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兩個方面明確了下一步的發展方向和著力點。
一、推動信息產品智能化高端化升級
當前,新一代智能硬件正在加速變革。信息產品從手機、電腦向數字家庭、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網聯汽車等新型產品不斷延伸,應用場景向家庭居住、個人穿戴、交通出行、醫療健康等更多領域快速拓展。新型智能硬件產品的功能也從簡單的聯網向數據分析、內容推送、語音交互等方向升級。
《指導意見》結合產業發展趨勢,重點推動數字家庭產品和應用電子產品應用推廣。數字家庭產品方面,提出要鼓勵企業發展面向定制化應用場景的智能家居“產品+服務”模式,推廣智能電視、智能音響、智能安防等新型數字家庭產品。支持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可穿戴設備、消費級無人機、智能服務機器人等產品創新。依托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推動相關企業爭創“中國質量獎”。應用電子產品方面,提出要支持利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應用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升級,在交通、能源、市政、環保等領域開展應用示范。拓展相關電子產品在交通、農業等領域的應用。
二、培育信息服務融合發展業態
隨著“互聯網+”深入推進,信息消費邊界加速拓展,線上線下融合業務成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信息服務正向垂直領域延伸拓展,交通出行、上門服務、餐飲外賣等領域的信息消費迅速崛起。
但是,加快推動融合型信息服務創新發展也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優質數字內容供給不足、新興應用使用率偏低、行業融合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有待拓展等,亟須進一步創新服務模式、豐富服務內容,不斷滿足個性化、多樣化的信息消費升級需求。
《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重點就提升信息技術服務能力、豐富數字創意內容和服務、壯大在線教育和健康醫療、擴大電子商務服務領域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信息技術服務領域,要支持大型企業建立基于互聯網的“雙創”平臺,引導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平臺化、生態化發展。鼓勵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積極發展新型支撐服務和智能應用,加快提升“互聯網+”環境下的綜合集成服務能力。數字創意內容和服務領域,要實施數字內容創新發展工程,構建新型、優質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支持原創網絡作品創作,拓展數字影音、動漫游戲、網絡文學等數字文化內容,豐富高清、互動視頻節目,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數字創新企業。積極發展融合性數字內容業務和知識分享平臺。在線教育和健康醫療領域,要建設課程教學與應用服務有機結合的優質在線開放課程和資源庫。支持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在線輔導等線上線下的學習新模式,培育社會化的在線教育服務市場。進一步推廣在線就醫服務,推動在線健康咨詢、居家健康服務、個性化健康管理等應用。電子商務服務領域,要鼓勵社會資源合作構建農村購物網絡平臺,推動建設一批第三方工業電商服務平臺。培育基于社交電子商務、移動電子商務及新技術驅動的新一代電子商務平臺,積極穩妥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發展。
多措并舉擴大信息消費覆蓋面
伴隨著網絡提速降費的深入推進,我國信息消費主體不斷增加,邊界逐漸拓展。截至2017年6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達54%。但是,我國在信息網絡建設、智能終端普及、消費者信息技能提升等方面還依然存在較大差距。
為此,《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 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7〕40號,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堅持需求拉動的原則,以滿足人民群眾期待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加大網絡提速降費力度,擴大信息消費覆蓋面,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向消費領域廣泛滲透,用安全、便捷、豐富的信息消費助力經濟升級和民生改善。《指導意見》從網絡建設、終端普及、提升技能等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方向和工作重點。
一是網絡建設層面。信息基礎設施是信息消費供給的載體,網絡支撐能力、資費水平、普及程度等決定了信息消費的覆蓋面。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領先的光纖寬帶網絡和4G網絡。光纖寬帶用戶在固定寬帶用戶中占比突破80%,4G用戶滲透率達65%。但同時,城鄉和地區之間數字鴻溝仍較為顯著。《指導意見》提出推動信息基礎設施提速升級,進一步擴展光纖寬帶和4G網絡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力爭2020年啟動5G商用,加速推動工業互聯網和云計算應用,優化網絡布局。重點在通信、物流、信貸、支付、售后等關鍵環節全面提升效率,降低全過程信息消費成本。提高農村地區信息接入能力,深化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推進農村和偏遠地區寬帶網絡覆蓋和升級,力爭2020年實現98%的行政村通光纖,促進信息消費廣泛延伸。
二是在終端覆蓋方面。智能手機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互聯網接入,已成為推動信息消費發展的重要終端。但是,我國農村、低收入群體的智能手機普及水平還較低,發展潛力巨大。《指導意見》支持企業推廣面向低收入人群的經濟適用的智能手機、數字電視等信息終端設備,推介適合農村及偏遠地區的移動應用軟件和移動智能終端。構建面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生產和學習交流平臺。推動民族語言軟件研發。鼓勵各地采用多種方式促進信息終端普及。
三是在提升技能方面。我國國民信息技能目前總體偏低,制約了信息消費的發展。為此,《指導意見》提出提升消費者信息技能,增強信息消費體驗。通過實施消費者信息技能提升工程,面向各類消費主體特別是信息知識相對薄弱的農牧民、老年人等群體,普及信息應用、網絡支付、風險甄別等相關知識,依托社會力量開展信息技能培訓。
推動信息消費發展進入新階段
信息消費的發展迅猛,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據統計,信息消費規模由2013年的2.2萬億元增長至2016年的3.9萬億元,年均增幅高達21%,為同期最終消費增速的2.4倍,占最終消費支出的比例提高到9.2%,對GDP增長貢獻達到0.26個百分點。信息產品從手機、電腦向數字家庭、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網聯汽車等產品延伸,可穿戴設備、消費級無人機等新產品不斷涌現。信息服務從通信需求轉向應用服務和數字內容消費。移動互聯網、網絡支付等信息消費支撐要素日臻完善,帶動O2O生活服務、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興消費市場快速成長。信息消費的快速發展有效釋放內需潛力,強化了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
信息消費的形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隨著信息基礎設施加快演進升級,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滲透,信息消費的內涵和外延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消費群體持續擴大,消費邊界快速拓展,消費模式深刻調整,分享經濟等新模式創新活躍,交通出行、旅游住宿、餐飲外賣等領域的新業態快速興起,消費體驗明顯改善。總體看,信息消費正從“信息的消費”轉向“信息+消費”,由線上為主的消費向線上線下融合的新消費形態轉變。
與此同時,信息消費發展還面臨有效供給創新不足、內需潛力仍未充分釋放、消費環境亟待優化等問題和挑戰,需要突破瓶頸,進一步充分釋放消費潛力,壯大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國務院印發了《指導意見》,將信息消費放在國家戰略層面進行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擴大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重視,是新時期加快信息消費發展的重大決策和行動綱領。(布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