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北人的記憶中,酸菜代表了一種特有的生活方式,那陣令人愉悅的酸香味是鐫刻在心中不變的“幸福味”。如今,在樺川縣蘇家店鎮蘇家店村,腌酸菜的技術迎來了轉型升級。
走進樺川縣新園醬菜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干凈整潔的現代化生產車間,車間內一派繁忙景象折射出小村莊的生機與活力。
“開始的時候擔心賣不出去,后來我們的酸菜進入市場后很快就供不應求了,靠質量說話獲得市場的認可,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喜悅之余,新園醬菜廠廠長姜曉艷又有了新的煩惱:廠子因為技術欠缺、產能不足,錯失很多訂單。
轉機出現在2022年,蘇家店村成為省農科院首批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示范村之一,專家們帶來了優質白菜新品種和酸菜腌漬新技術。
省農科院園藝分院副院長王志偉介紹,簽訂技術服務協議后,園藝分院負責指導企業進行乳酸菌直投技術腌漬酸菜,幫助企業設立產品生產標準,規范生產工藝及技術,還合作共建了優質白菜種植示范基地,“黑農科”的商標也被授權印在了產品包裝上。
“我們與省農科院進行了品牌合作、技術合作,還有人才培養的合作。”姜曉艷說,企業現已有2款共5個品類酸菜產品面市,2021年間企業獲得經濟效益25萬元以上,為22人提供就業機會,人均增收2000元。企業獲凈利潤7.2萬元,為村集體增效4.5萬元。三年來,企業先后兩次擴大生產規模,2022年產能突破50萬斤。
其實,受益于此的村落不止一處。記者從省農科院科技推廣處了解到,2022年省農科院在全省16個縣啟動了20個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在全省不同生態區,因地制宜,發掘培植生產加工型、種養循環型、智慧農業型等多種發展樣板。以服務地企業及合作社為依托,年直接服務面積24萬畝,開展線下服務130余次,線上指導280余次,推動增收5000余萬元,取得了較好效果。
近日,省農科院2023年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正式啟動。省農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劉娣介紹,科技支撐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工作是省農科院大力落實“五大行動”的相關要求,自主設立的新時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
今年,省農科院將結合各地科技需求和生產基礎,與全省50余個示范村共同推動一產作物和畜禽生產能力的再提升、持續推進穩糧保供。謀劃二產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為示范村的建設和發展獻計出力。(李禹堯 見習記者 梁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