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數字生活曾經有很多入口,網民各自奔向郵箱、博客、瀏覽器,享受一把“上網沖浪”的快感。如今,隨著數字化技術高速迭代、數字經濟持續增長,“上網”不再需要點擊動作,許多人沉浸地生活在數字社區之中。
何為數字社區?短視頻在數字社區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體現數字社區的普惠價值?12月28日,人民網財經研究院舉辦“數實融合視野下的數字社區普惠之路”金臺圓桌研討會,來自業界和學界的多位專家迸發思想火花,互相分享數字社區提供公共價值和商業機會的可能性。
“在短視頻平臺,不僅看見羊絨衣的外觀、版式,還能知道怎么養護、洗了會不會縮水,這其實打消了很多消費過程中的痛點和顧慮”。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王蘊表示,直播短視頻電商作為數字社區的重要內容與業務,依托智能算法支撐,為激發消費和擴大內需提供了廣闊空間。由于供需能夠高水平地匹配,商品供給觸達最終需求的綜合成本大大降低,經濟循環由此暢通起來。
中國信通院云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市場部副主任竇佳麗表示,當前,信息通信業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完善,短視頻平臺的供給能力在不斷地增加內容,新聞、娛樂、美妝、電商等垂直領域的短視頻越來越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長尾的需求。
短視頻平臺能給數字社區帶來什么?除了娛樂,還可以有知識、幫助與合作。快手“幸福鄉村戰略”、藍領招聘平臺“快聘”則為公益慈善、鄉村振興、就業勞動等社會公共話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中廣聯合會微視頻短片委員會秘書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編輯張騰之表示,數字社區普惠就是建設以人為本的友好數字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安全、舒適、便捷的數字生活服務。有了主流價值引領的算法、沉浸式體驗這些先進技術,再加上社區社群的互動、圈層的鏈接、內容的產能轉化,短視頻勢必會迎來很大的利好機遇。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從2020年的7.8%增加到2025年的7.8%到10%,推動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短視頻以直觀、沉浸式的信息接收方式,讓內容走入田間地頭、大街小巷和人民的生活中,無疑搭建了全新的線上生活場景。”中國經濟傳媒協會副會長、傳媒茶話會創始人劉燦國表示,短視頻直播是“數實融合”的生動寫照,為農產品上行、工業品下行開辟了新的高效率通路。短視頻直播也為就業創業和新職業的發展開辟了新的空間,直接服務于穩就業的大局。
誰在使用短視頻?數字經濟發展起來之前,下沉市場的普通人很少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短視頻產業則為老年人、農民等信息弱勢群體實現賦權。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表示,短視頻為曾經處于“信息鴻溝”中的群體實現精神生活和物質生產的共同富裕,這種普惠作用很好地印證了長尾理論。在共同富裕視野下,短視頻產業還可以深入研究的是,如何應對AIGC的機遇挑戰,以及建立具有全球意識的中國數字社區,將內需和外貿有機融合起來。
中央財經大學數字經濟融合創新發展中心主任陳端建議,短視頻產業首先需要深耕核心優勢,嘗試從過去的產品擺拍類直播帶貨服務供給,轉向對新生品牌的孵化支撐體系。第二點是強化內外協同,在內部強化實用技能層面的內容生產和分發,外部圍繞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和區域公共品牌打造。最后是升維創新,為未來數字社區公共服務提供價值。
1.0時代,短視頻奠定了它的核心邏輯——讓所有人被看見。普惠貫穿在流量、技術、產品的每個環節。2.0時代,除UGC(用戶生成內容)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內容生產方,樣態豐富的社區面貌基本形成,各種商業生態開始出現。
如今,3.0時代,面對3億到4億日活的用戶流量,快手選擇了普惠的數字社區。快手科技內容總監襲祥德描繪數字社區是一個“物理空間和信任鏈接”,整體社區的底座依舊是數字技術如短視頻直播、XR、虛擬人,底座之上是新型的生產關系和互動關系,房產、招聘、本地生活等實體經濟與數字相融合,生活在其中的“數字居民”可以完成從娛樂、購物、本地生活到購房、就業各方面的需求。
“與會專家們提到的‘如何建立友好的數字社區文化、實現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企業如何從早期的商業生態拓展邏輯,升級轉化成兼容社會責任的轉變’等觀點,都給出很大啟發。”快手科技副總編輯孟環參會后表示,“作為‘數實融合’踐行的企業代表,外部對我們恰有兩個共識:普惠和數字社區。我們將堅持通過更公平的流量分配、技術的開放創新,使更多普通人被看見,并在線上建立廣泛而精準的連接,不斷創造出幸福生活的新場景、新機會、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