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桂中寶地”建起“數字新農村”
來源: 新華社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12-20

        在素有“桂中寶地”之稱的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鳳凰鎮富堯村一處甘蔗種業現代化示范區內,一望無際的甘蔗郁郁蔥蔥,呈現出一幅蔗海泛碧波的美麗景象。在不遠處的智慧甘蔗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屏幕上監測著甘蔗的生長情況。

  示范區負責人莫大強一邊演示一邊說:“工作人員發現地里甘蔗缺水,就會啟動水肥藥一體智能化灌溉系統,與以前相比,既省時又省力。”

  這僅是興賓區“數字新農村”的一角。2021年2月成為自治區數字鄉村試點以來,興賓區打造數字鄉村示范帶,推進鄉村數智化工程,將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村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沿著一條蜿蜒曲折的山路,記者驅車來到鳳凰河工廠化水產良種繁育基地。基地負責人張軍昌回憶:“以前,為控制氣候變化對水產養殖繁育帶來的影響,工人用水管直接沖水供氧,每2至4個小時拿試紙人工測水質,既費時又費力。”

  今年引進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系統后,基地實現了水產養殖優質化、智能化發展。“現在,一臺氧氣設備就可實現魚池供氧,魚池內的監測傳感器實時傳回水質數據,節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相同規模下,傳統養殖大概要12至15人,而基地只要5至6人。”據張軍昌介紹,與傳統養殖相比,循環水養殖生產每單位水產品能節約90%至99%的水、99%的土地。

  隨后,記者來到興賓區數字鄉村示范點建設項目——萬畝澳洲堅果基地。雖然已是初冬,漫山遍野的澳洲堅果樹依然滿目蒼翠。走進堅果園控制室,基地負責人王斌正在通過屏幕監控堅果園安防情況,并查看采摘工人的工作情況。

  據王斌介紹,2021年興賓區委網信辦聯合相關企業在基地建設5G智慧信息化管理系統,已投入230多萬元,搭建起近500個監看點位。工作人員可通過手機APP實時查詢堅果基地環境要素和作物長勢,實現對土壤、樹葉、果實的全方位監測。“基地占地13500多畝,依靠數字化技術,管理人員已從以前的60人降至10人,每年可節省管理成本100多萬元。”

  萬物互聯,聚攏來是“勢”,攤開來是“時”。在興賓區,新希望鳳凰4500頭GGGP生豬項目投產,新三智慧農業小平陽示范項目已開工,南方電網來賓市供電局數字電網加緊建設,五山鎮“5G+云旅游”興起……數字鄉村建設正遍地開花。

  “數字化、智能化,不僅為鄉村治理帶來新模式,更通過賦能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添新活力。”興賓區委書記周靈說。

  (本報記者林凡詩)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