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人才篩選的橋梁
“請問有沒有適合信息技術類專業的崗位”“工作地點在哪里”“能否透露一下入職后的待遇”……打開各大直播平臺“找工作”板塊,直播間里的求職者和用人單位正聊得火熱。直播帶崗、空中宣講、無接觸面試……“云招聘”新模式不斷涌現,在應聘者和用人單位之間搭起人才篩選的橋梁,也成為各地推動就業的常態舉措。
如今,線上應聘、招聘成為多數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首選形式。無論是求職者還是用人單位,“效率”是他們聊到“線上招聘”時的關鍵詞。從求職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大多認可線上招聘“能提高效率”,還有不少求職者認為線上招聘“覆蓋面更廣,打破了地域限制”。相比線下面試,招聘官們認為“視頻面試效率更高”,“無論是出差還是外出,只要有網絡就能夠面試”。
專家認為,隨著“云招聘”更趨規范化的發展,“在線招聘”將為就業提質增效發揮更大作用,成為一種主流招聘模式。
精準匹配提升效率
“云招聘”加速發展,其短板也在實踐中呈現。比如,有的招聘方提供不實招聘信息,開“空頭支票”;有的平臺借招聘之名,行誘騙之實;有的網絡招聘平臺用戶體驗差、效率低,缺乏數據處理能力,導致企業與應聘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為了應對“云招聘”在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目前各方正攜手發力,對癥下藥,切實滿足應聘者和用人單位需求。
上百家用人單位、成千的就業崗位、多樣的專業需求……山東大學門口的一塊巨型招聘展板吸引畢業生紛紛駐足。只要打開手機一掃,便能詳細了解所有公司的詳情、招聘需求、聯系方式等。山東大學學生汪雨表示,學校的線上就業平臺匯集了大量就業信息,經過學校篩選的用人單位更可靠。中國人民大學推出的“就業創業線上學習平臺”上線已久,平臺不僅提供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創新創業三大類課程,還簡化就業手續辦理流程,所有材料均可通過提交電子版、郵箱回傳等線上辦理……近年來,各高校陸續推出、優化線上就業平臺為畢業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以“互聯網+就業”保證就業工作“不掉線”。
各招聘平臺也著眼于提升服務,在增加用戶黏性的同時承擔起社會責任。有的招聘平臺通過積累簡歷關鍵詞和用戶搜索記錄,運用大數據等技術,精準匹配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有的則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直接溝通的渠道,簡化招聘流程,提高雙方互選的效率。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副院長范圍認為,一方面要在目前營利性的網絡招聘平臺以外,加快布局公益性網絡招聘平臺,進一步降低招聘成本;另一方面,要加大新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多招聘所需的定制化信息篩選技術支持渠道。
多方合力保駕護航
除了高校和企業,政府部門也密集出臺“云招聘”利好政策,進一步助力求職就業。
“歡迎大家來到‘重慶英才·職等您來’網絡直播招人招才公共服務直播間,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重慶市就業服務管理局市場科副科長郭駿豪變身主播,幫助企業和求職者“屏對屏”互動、“零距離”溝通。
教育部辦公廳11月發布的《關于開展2023屆高校畢業生校園招聘月系列活動的通知》提出,教育部會同12家社會招聘機構,共同啟動“24365校園招聘服務”線上招聘月活動,集中面向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人群等組織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同時,教育部發布《關于做好2023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廣使用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為畢業生就業創業保駕護航。
線上專場招聘會30場、直播帶崗13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2022年大中城市聯合招聘高校畢業生秋季專場活動,近期推出第五批特色服務活動。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可通過中國國家人才網大中城市聯合招聘活動主會場頁面,查詢相關信息并參與各類專場服務活動。
專家認為,政府部門將就業服務搬上平臺和直播間,不僅意味著服務方式的轉變,也是為“云招聘”市場開辟更多權威渠道。政府抓住招聘方式變革帶來的新機遇,用好“云招聘”,激活大市場,將有利于實現更充分、更有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云招聘”作為溝通“需”與“求”的重要橋梁,其規范與創造性的發展將進一步增進民生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