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楊國勛、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凱出席論壇并致辭。
論壇演講嘉賓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上海法律與金融研究所、中國聯通公司、美國
論壇由北京市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張一平主持。
參會代表來自國家有關部委、省市政府相關部門、區縣鄉鎮政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信息化企業和學術專家。大家圍繞信息化推進新型城鎮化的主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會場氣氛和諧、熱烈。
工業和信息化部產業政策司解讀國務院“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成為此次論壇的亮點和關注點。
北京市經濟信息化委介紹北京市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經驗,成為以信息化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功案例。
黨的十八大提出“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要求,為信息化的推廣應用指明了新方向,也為新型城鎮化開辟了更加廣闊的領域。中國信息協會圍繞“以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主題,開展了一系列前期調研和座談討論,應各界期望舉辦了本次論壇。
專家們認為,“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涉及到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兩個非常關鍵的主題:信息化和城鎮化,以及它們互動融合、彼此促進的關系問題,這是一個帶有全局意義的發展戰略研究課題。
當前我國的現代化進程走到了一個轉折關口,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客觀要求,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要從產業規模的擴張轉向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在經濟轉型和城鎮化建設中,信息化都被寄予厚望,期望它成為我國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和城鎮化建設的推動力和突破口。
當今世界正步入信息時代,我國的信息化建設
專家在發言中談到,我國的城鎮發展進程存在著單一化與多樣化、一體化與分裂化、集中化與分散化等多重內在矛盾。如何選擇發展道路、減少決策失誤,從根本上取決于城鎮地域與社會環境的交換能力,其中占主導作用的是信息推進能力。信息作為主導城鎮發展的先導性媒介,將直接影響各行為主體的判斷和選擇,將激發城鎮化建設的活力和特色。
新型城鎮的信息化建設應把握好需求導向,可以采取急用先上、效益為本、循序漸進的模式。弄清楚適合當地特點的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所在,確定目標任務,做好新型城鎮化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分步實施。
參會企業界代表認為,在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遙感遙測、空間地理信息系統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實現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提供了技術保障、應用空間和廣泛選擇,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新型城鎮化建設與信息化技術的互動、互通、適用、有效的資源和路徑。
在新型城鎮化規劃建設進程中,如何明確信息化推動城鎮化的整體思路,如何借助信息化手段解決城鎮發展中的突出問題,如何適應城鎮信息化應用中的個性與共性、近期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的需求,如何建立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互動的生態系統,如何強化培養遍布廣大鄉鎮的信息化、城鎮化適用人才,如何營造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投融資體系并控制風險,如何用好政府專項資金并實施績效評價,如何發揮政府在信息化、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政策扶持、規劃引導作用,以及政府如何在此過程中加快轉變職能、服務社會,這些內容都是本次論壇的主要話題。
信息技術、信息產業和信息化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倍增器”,在過去的
因此,我們不但要從體制改革中獲取發展的“制度紅利”,也要從信息化的發展中獲取技術進步帶來的“科技紅利”。在這兩大“紅利”因素的支撐下,我國的城鎮化進程和現代化進程一定能夠順利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的大目標也一定能夠更好地實現。
以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論壇是第一屆,我們還要繼續辦下去。中國信息協會將繼續聽取和集中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不斷探索和積累“以信息化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成功經驗,梳理和建立信息化、城鎮化的人才培養體系,強化行業協會在推進信息化、城鎮化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工作,為實現“新四化”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