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DH****重型自卸貨車,系統顯示無處置證,涉嫌擅自處置工程渣土。”在上海市奉賢區城管執法局指揮中心大屏幕上,有人涉嫌違規處置渣土的行為被抓拍下來,這條線索同時派送到了執法人員的手機終端上……今年以來,上海奉賢創新遠程監管模式,推行“非現場”執法,促進了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水平和市民群眾滿意度的提升。9月2日,上海市城管執法局在奉賢區召開建筑工地綜合治理現場推進會,推廣該區建筑工地執法監管新模式。
“云巡查”讓工地亂象無處遁形
記者在上海市奉賢區城管執法局指揮中心看到,工作人員正在對轄區內在建工地開展線上視頻“云巡查”。此時,轄區內70余個工地的施工進展、作業狀態、圍欄設置、裸土覆蓋等情況正在屏幕上實時滾動著……
“傳統的執法模式是‘人巡’,但像夜間施工、揚塵污染等違法行為證據,靠人巡是不易掌握的,‘云巡查’就很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缺失。”上海市奉賢區城管執法局局長吳強介紹,通過利用“一網統管”、建管部門、建筑工地三方技術資源的共享應用,實現了對建筑工地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監控。此外,針對工地噪音擾民的問題,城管執法部門還在工地安裝了噪聲揚塵在線監測系統,方便在手機后端實時監測數據。
在智慧監管的基礎上,上海奉賢城管還推出了一套“渣土違法處置行為”分析研判系統,通過運用社會面視頻系統,結合處置證關鍵信息實現對無證運輸、線路異常等渣土車輛違法行為大數據24小時在線智能研判功能。
數據顯示,上海奉賢城管今年通過“云巡查”接收處理建筑垃圾運輸、工地施工管理等信息4400余條,通過技術甄別、線路比對、運輸行為分析等手段,線上線下排查車輛1800余輛次,對違規運輸單位立案查處32起,對工地建設、施工單位立案查處77起,問題自主發現率不斷提高。
“特別行動隊”實現管執聯動閉環管理
“智慧+”是治理的手段,而最終能讓管理形成閉環還得靠“人”。記者獲悉,為了對各類建設工地實行“源頭—過程—終端”閉環管理,上海奉賢城管專門成立了一支渣土整治“特別行動隊”,加大對出土工地的執法監管力度。
今年7月中旬,“渣土違法處置行為”分析研判系統實時發現一輛行駛的工程車無處置證,后臺工作人員確認該車裝有建筑垃圾后,及時派單給“特別行動隊”。按照辦案流程,執法隊員對該車所屬公司負責人進行了約談,并對車輛實施暫扣,根據違法情節,最終做出罰款3萬元的決定。
2020年至今,渣土整治“特別行動隊”查處了“上海之魚”7輛渣土車私自處置毛垃圾等一大批重點案件,并會同奉賢區內各城管中隊累計辦理渣土類案件614起。
管執聯動在建筑工地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上海市奉賢區城管執法局與該區建管委聯合出臺了《奉賢區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要求》,建立起建筑工地綜合治理的標準化體系。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從施工防護設置、揚塵防治、噪聲控制等方面,逐一明確詳細的標準,這等于是為文明工地考核評選提供了一份‘考綱’,從管理上來說也更有抓手。”雙方還在信息共享、快速反應、案件移送等方面建立雙向告知和執法協助、文明工地星級聯合評定等多項機制。
“一工地一隊員”形成工地城管聯絡點
受城管社區工作室制度啟發,上海奉賢城管創新設立了工地聯絡員制度,每個工地固定一名城管聯絡員,目前轄區內79個建筑工地已實現“一工地一隊員”“一工地一臺賬”,并在有條件的工地內建立城管工作聯絡點。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城管執法中隊隊員王峰就是對口南橋新城地塊項目的工地聯絡員,從2021年2月施工至今,王峰見證了這個工地從腳手架一步步搭起到如今高樓平地起的點滴變化。“這里是一個住宅項目,項目隔壁就是奉賢中學,如果工地出現不文明施工現象,會影響到學生。”王峰說,一方面會做好日常執法檢查,做好工地信息動態維護;另一方面會及時處置夜間施工、揚塵污染等市民投訴,督促文明施工。“成為聯絡員后,我們在工地的出現率、管事率和處置率都有明顯提升。”
工地聯絡員還會定期提供“送課進工地”等個性化指導服務,以普法促執法,更好督促建設工地做好文明施工。對準備開工的,指導工地按規范設置圍擋、公益廣告等;對已經開工的,指導工地做好防塵降塵以及疫情防控各項措施;對即將完工的,指導工地做好施工現場的清理收尾工作。
據悉,今年以來,上海市城管執法部門共出動執法人員3.9萬余人次,巡查工地6.4萬余次,共查處工地類案件347件。下一步,上海城管部門將全面推進建筑工地綜合治理,推廣工地城管聯絡員制度,優化工地分級分類管理。
上海市城管執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后將進一步推進“智慧城管”提升治理水平,推動數據共享打好執法協作組合拳,依托“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平臺,強化與管理系統數據對接、信息共享,加強對工程審批、施工許可、渣土處置等信息應用,提升工地文明施工智慧治理水平。 (記者王辰陽、狄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