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數字化人才 護航高質量就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決策部署,7月9日,全國師范類院校“訪企拓崗促就業”高端論壇在太原舉辦。
論壇由全國師范類院校教育資源共建聯盟主辦,山西師范大學承辦,來自四川師范大學、內蒙古民族大學、長沙師范學院、肇慶學院等全國44所師范院校專家學者共計120余人出席了論壇。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作為特邀嘉賓出席了此次論壇。
何翠芹會長在致辭中提到,“十四五”時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快速發展的數字化趨勢和不斷迭代的新職業,既為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提供了重要發展機遇,同時也要求人才培養必須順應這一發展趨勢。以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產業為代表的先進智能科技與制造業不斷融合,迫切需要具有現代工業技術水平又掌握數字化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復合型的數字化人才將在未來的就業中得到更多企業的青睞。
何翠芹認為,數字化催生了新職業、新業態,各行各業對數字化人才需求都很旺盛,大專院校應該順勢而為,成為培養數字化人才的重要陣地。
《“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高校、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加強協同,加強產業共性解決方案供給,加強職業院校數字技術技能類人才培養,深化數字經濟領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設。近日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搭建數字化終身學習的教育平臺,構建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培育體系,并明確提出引導高校和科研機構設置數字政府相關專業,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數字政府建設理論體系。
為此,何翠芹表示,作為第一批入選國家數字化轉型伙伴行動的倡議單位,作為信息化建設和應用領域重要的行業協會,中國信息協會將一如既往的發揮行業優勢,和各高校一起展開深度合作,探索數字化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新模式,聚焦未來需求領域,培育培養既有行業技術背景、又有數字化素養的復合型數字化人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搭設人才橋梁,賦能高校畢業生實現高質量快速就業;同時也希望各高校和科研院校把握住當前這個良好的發展契機,加快構建數字人才培育機制,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新空間。
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全國師范類院校教育資源共建聯盟秘書長龔東衛在論壇上提出,希望聯盟各院校認真落實教育部專項行動部署,積極探索人才交流和信息交流機制,為畢業生挖掘更多崗位資源,精準推薦崗位信息,將資源共建共享逐漸落到實處,既整合校內資源,又聚合校外資源,不僅將專家資源真正盤活,也將散落各處的就業等信息資源盤活,內合外聯,形成自己的優勢,突出特色,提高院校適應市場的競爭力,拓展就業空間,更好地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
山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曉永在論壇上談到,培育優質教育資源,是人民期望,是師范院校的使命擔當。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新的時代使命,是謀劃未來發展的大前提、大邏輯、大背景,也是從事師范教育工作的大前提、大邏輯、大背景。
張曉永說,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空前加大,但有些院校由于相關專業就業信息不通,造成了資源浪費,影響就業效率,因此,我們發出倡議,希望建立 “訪企拓崗”促就業網絡矩陣,制定高適應性的人才培養方案,產教融合協同育人,實現就業信息深度共享,加強就業崗位適配,助推就業率提升。
張曉永表示,山西師范大學將以此次論壇為契機,擴大開放交流合作,加強協同創新,整合優質就業資源,助力學生充分高質量就業和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
此次論壇上,中國信息協會營商環境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楊明宇做《以數字化人才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題分享,楊明宇說,隨著數字經濟不斷釋放強大動能及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然選擇。而據CSTD的調研統計,2022年,65.6%的企業在數字化人才方面的培訓需求呈增長態勢,具體來看,數字化人才包含數字化管理人才、數字化應用人才、數字化技術人才三個層次,分別作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領導力量、創新力量和支撐力量,共同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落地實踐。
楊明宇還就中國信息協會在數字化技術應用和數字化人才培養方面的舉措和與會人員進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