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科學應對網絡攻擊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3-28

        近一個月來,中國網絡安全企業360公司連續發布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對我國進行網絡攻擊的相關報告。我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對相關問題作出回應,再次敦促美方在網絡空間做一個負責任的國家,停止針對中國和全球的網絡竊密和攻擊。

  網絡攻擊有多大威脅?我們應該如何科學應對?

  應對網絡攻擊,要建造安全大腦。

  有關數據顯示,近10多年來,網絡攻擊已經從以前的個體性黑客發展成為有規模有組織的網軍,實施攻擊的領域也越來越大,從上網計算機、信息網絡,擴展到軍用、民用等各種關鍵信息基礎設施。

  數字時代,“一切可編程”意味著軟件里的漏洞無處不在。“萬物均能互聯”打通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界限,也令網絡攻擊可以輕易侵入現實世界。“大數據驅動業務”讓企業的生產和商業行為搬到網絡上,數據安全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在數字化時代應對組織化、規模化的網絡攻擊,那種依靠裝幾個安全設備和安全軟件就想永保安全的想法已不合時宜,需要樹立動態、綜合的防護理念。首先要打造國家級分布式安全大腦,組建國家層面的網絡空間及信息安全領導指揮機構,建立區域、行業級安全大腦,讓數字安全防范應急體系覆蓋所有數字化場景。

  應對網絡攻擊,要做到耳聰目明。

  近年來網絡攻擊手段越來越多,從木馬、病毒進展到漏洞、后門、仿冒服務器等,相應的挑戰也變大,威脅隱蔽,無孔不入,難以事先防范。

  聰者聽于無聲,明者見于未形。感知不到風險,才是最大的風險。網絡安全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如果一個技術漏洞隱藏幾年都發現不了,“誰進來了不知道、是敵是友不知道、干了什么不知道”,是非常危險的。

  互聯網讓世界變成“地球村”,竊聽、黑客無處不在,國家安全可能遭遇看不見的攻擊。因此,維護國家安全和網絡安全,必須耳聰目明,知道風險在哪里,感知網絡安全態勢就成為最基礎的工作。要假定敵已在我,定期針對關鍵基礎設施和重要信息系統實時動態推進網絡安全排查,實現自動化威脅識別、風險阻斷和攻擊溯源。

  應對網絡攻擊,要實現身強體健。

  當前,網絡攻擊的危害變大,從以前的炫技、黑產發展到攻擊國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平時竊取對手國家秘密,戰時成為首選戰爭形態、重要情報來源。

  要在網絡攻擊中保護重大目標、防范重大危害,我們不能因噎廢食、徹底斷網,而是要正面突破、做到身強體健。信息化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理應高度重視培養信息技術人才,積極研發網絡前沿技術,用足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主動參與網絡空間國際治理進程,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

  在數字化時代科學應對網絡攻擊,需要打造安全大腦維護整體安全,鍛造聰明耳目實現動態安全,錘煉強健身體做到自主安全。(經濟日報記者 佘惠敏)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