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鄉村振興話題備受關注。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抓好農業生產,促進鄉村全面振興。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智慧城市、數字鄉村。
告別絕對貧困之后,相關工作重心轉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深度、廣度和難度都不亞于脫貧攻堅。人大代表指出,在數字經濟時代,積極擁抱數字化、握緊數字經濟船票,加快數字鄉村建設,促進數字技術與鄉村深度融合,賦能鄉村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近年來,數字鄉村發展提速,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不均衡,交通、網絡、物流等基礎設施供給不足,仍制約鄉村數字經濟發展。此外,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層出不窮,農村電商發展迅速,越來越多農民觸網,但是懂得電商業務、會經營網店的“數字新農人”缺口較大,人才缺口較大已經成為制約鄉村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的重要因素。
破解這些問題,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將數字鄉村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做好整體規劃設計,研究重大政策、重點工程和重要舉措,完善產業、財政、金融、教育、醫療等領域配套政策措施。要加快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公共服務水平,要加快推進農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運用,提高農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水平。要強化人才支撐,完善涉農人才培養機制,培養更多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數字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
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借助互聯網與數字經濟的優勢,為數字鄉村發展賦能。近些年,隨著消費互聯網的發展,農產品消費端的數字化程度已經提升,但在研發、生產、供應鏈方面,數字化程度還不夠。換句話說,要讓數據要素在城鄉之間更平等地流淌,就要讓數字化從“餐桌”走向“土地”。數字經濟發展,為打破制約農村產業升級轉型的瓶頸,促進農業高質高效發展,帶動農民增產增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握緊數字經濟發展的船票,充分利用好數字經濟發展的紅利,就能夠加快鄉村振興步伐,縮小城鄉經濟發展的鴻溝。(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