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介紹,去年8月,北京市提出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并發布實施方案,數字經濟發展進一步提速,全年全市實現增加值1.6萬億元,占地區GDP比重達到40.4%,現價增速13.1%;核心產業增加值8900多億元,增長16.4%,占地區GDP比重達到22.1%。特別是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全年營業收入達到2.2萬億元,繼2018年首次突破萬億規模后,僅用3年時間又翻了一番,占全國比重達到25.7%,產業規模位列全國各省市之首。
據悉,北京首個超導量子計算云平臺上線。率先建設超大規模人工智能模型“悟道2.0”,發布國內首個自主可控區塊鏈軟硬件技術平臺長安鏈。智慧城市2.0建設全面啟動,“網、圖、云、碼、感、庫、算”與大數據平臺“七通一平”數字城市底座基本成型,“京通”“京辦”“京智”成為智慧城市的統一服務入口。建成5G基站5.2萬個,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準覆蓋。
北京成為全國半導體領域最重要的科技創新和產業集聚區。率先實現5G+8K全產業鏈技術貫通,奧運史上首次規模化應用8K技術進行賽事報道。
王磊介紹,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獲批建設,國家網絡安全產業園入駐企業已近200家。工業互聯網平臺數量、接入資源量、國家級智能制造系統方案供應商數量均居全國第一。出臺數字消費創新引領實施方案,21個項目入選國家新型信息消費示范項目。
在服務民生方面,全市大數據平臺匯聚政務數據347億條、社會數據1264億條,支撐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181個應用場景。北京健康寶累計為超1億人提供130余億次健康狀態查詢服務。市級90.2%、區級81.8%的政務事項實現“一網通辦”,金融數據專區支撐貸款服務中心完成中小微企業貸款1145億元。開展數字人民幣示范場景應用。首鋼科幻產業園啟動區投入使用。“智慧生活實驗室”落戶通州張家灣設計小鎮,加速產業培育和商業轉化。
王磊表示,首屆全球數字經濟大會成功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5G大會、智能網聯大會繼續引領行業發展。以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的北京自貿區建設成果豐碩,上百個標志性項目落地,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監管深化探索,數字貿易示范區、數字貿易港建設穩步推進。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崔小浩表示,朝陽區是北京市中心城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區,是全市經濟發展的主陣地,產業結構以商務、金融、文化、科技為主導。作為“中國涉外第一區”,朝陽區匯聚了近100%的外國駐華使館、北京市70%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65%的國際金融機構,擁有世界三大評級機構、全球十大律師事務所,外商投資企業占全市40%。近年來,朝陽區將數字經濟作為全區主導產業方向,2020年在全市率先出臺《打造數字經濟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年被賦予了全市數字經濟核心區的功能定位,通過加快布局基礎設施、打造核心產業、深化融合發展、優化營商環境等一系列舉措,開啟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新征程。未來,朝陽區將繼續緊抓數字經濟發展的黃金窗口期,以數字經濟引領產業變革為主線,推動數字產業化與產業數字化聯動發展,為北京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貢獻“朝陽力量”。
北京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工作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捷菲介紹,北京著力打造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先行區。核心區60平方公里、共計305個路口實現智能網聯道路基礎設施全覆蓋,為高級別自動駕駛測試車輛和網聯化量產車輛提供車路云一體化技術研發與功能驗證場景。此外,還設立北京市智能網聯汽車政策先行區,在全國率先發布早晚高峰測試、高速公路測試、無人化測試、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等多項創新政策。
王磊表示,下一步,北京將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加速釋放數字經濟新活力,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北京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