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未成年人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玩游戲?網游防沉迷,僅靠技術還不夠
來源: 工人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2-02-14

        上海市消保委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春節長假期間,上海市各級消保委共受理網絡游戲相關投訴185件。其中,一些未成年人為繞開游戲防沉迷系統,用爺爺奶奶輩的身份證件注冊,“輕松”打游戲,尤其是春節期間在深夜頻繁上線,備受輿論關注,也引發公眾對游戲防沉迷系統是否有效的擔憂。

  游戲沉迷,這個早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社會問題,已困擾了幾代青少年。對于游戲防沉迷,有關部門也一直在努力尋找對策。

  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規定,網絡游戲企業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戲服務的時長,法定節假日每日累計不得超過3小時,其他時間每日累計不得超過1.5小時。對此,不少家長反映該標準仍較寬松,建議從嚴壓縮。

  2021年6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將網游企業防沉迷責任寫入法律,要求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應當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實身份信息注冊并登錄網絡游戲,并明確網絡游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每日22時至次日8時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兩個多月后,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嚴格管理 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又進一步要求,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對于國家有關部門的規定,各大游戲企業也積極響應。就在今年1月,幾家游戲企業相繼發布春節限玩通知明確,整個寒假期間,未成年人最多只能玩14個小時游戲。還有游戲企業針對借號、共號或上網租號行為,采取了“新招”:同賬號多設備頻繁使用觸發人臉識別;頭部游戲里還有更嚴措施,所有55歲以上成年人賬號夜間游戲每次登錄都需要人臉識別,以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長的身份信息玩游戲。

  但從上海消保委發布的情況來看,盡管游戲企業已經意識到了未成年人可能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玩游戲的情況,但其防沉迷系統并未能有效阻止一些未成年人玩游戲。

  這說明,通過人臉識別、指紋識別等技術層面的升級,可以將很多未成年人擋在游戲的大門之外,但這無法一勞永逸地解決沉迷問題。

  游戲防沉迷,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和“神獸們”甚至網絡黑產斗智斗勇的過程,出現“破防”問題,這里面有“神獸們”騙取爺爺奶奶認證的情況,也有網絡黑產幫未成年人代過人臉識別系統的問題。因此,游戲防沉迷系統要奏效,僅靠技術還不夠,最終還需要政府部門、家長、社會多方共同努力。

  對于相關政府部門來講,應加大力度打擊網絡黑產,讓不法分子付出高昂代價。對于網絡游戲經營者來講,應反思:防沉迷系統哪里存在漏洞?為何一些“爺奶輩”賬號頻繁深夜上線沒有被“捕捉”到?又該如何進一步優化系統,避免類似情況發生?

  在游戲防沉迷過程中,家長的角色也很關鍵。家長也要切實履行監護職責,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件、取消免密設定或僅限于小額支付免密,在給孩子玩游戲前,要注意檢查賬戶的身份證信息,避免防沉迷系統失效,更好地保護未成年人。特別是孩子的爺爺奶奶們,發現孩子未在規定時間玩游戲,一定要及時阻止或告知孩子父母,絕不能不管不問甚至縱容。(記者 楊召奎)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