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5日,中國-比利時環境與能源信息管理技術論壇,暨中—比環境與能源管理信息技術高級研討交流項目協議簽字儀式在京舉行。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資環司節能減排處處長呂文斌,環保部污防司大氣處王鄂一,比利時駐華大使館大使奈斯,歐盟駐中國代表處公使銜參贊帕友國,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VITO)院長DirkFransaer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論壇。中國信息協會常務副秘書長肖昶等主持會議。
能源是國家戰略性資源,是國家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不斷上升,加上經濟粗放增長的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費嚴重,使能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同時能源的消耗又對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環保部公布的《全國環境統計公報(2008)》中,2008年,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為4490.3億元,比上年增加32.6%,占當年GDP的1.49%。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801.0億元,比上年增加22.7%;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542.6億元,比上年減少1.2%;建設項目“三同時”環保投資2146.7億元,比上年增加57.0%。因此,如何根據經濟發展的狀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制定能源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戰略,已成為政府決策部門和學術界普遍關注的課題。
為了建設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社會,優化環境、能源信息化與環境保護、節能減排的關系,提高我國環境能源監管和服務水平,完善環境能源信息平臺建設,推進和提高我國在環境與能源管理信息技術領域的應用水平,促進國際交流合作,中國信息協會與比利時王國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共同舉辦“中比環境能源管理信息技術論壇”。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盧時徹首先代表主辦單位致辭。
盧時徹指出,隨著十一五計劃取得的進展,建設兩型社會目標成為我國的未來的發展方向,降低GDP能耗,實現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發改委,環保部的相關部門的領導都對本部門當前的工作方向和重點進行了闡述。認為在建設兩型社會的過程中,需要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增強國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比利時駐華大使奈斯既回顧了中比交流的歷史淵源,也希望通過這次會議能加深兩國的了解,推動彼此的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下午的論壇由空氣質量管理、工業災難管理信息技術平臺,水排放清單管理系統、智能電網、混合燃料動力車和地下熱能存儲等專題組成,VITO的相關專家對各專題進行了詳盡的介紹和闡述。介紹我國及歐盟范圍利用信息技術改善環境、利用能源的措施和經驗,提供先進技術應用和面對環境與能源現實挑戰的解決方法。
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VITO)是歐洲一所主要的獨立研究和咨詢中心,從事能源、環保、材料和遙感中的可持續性技術。研究院向不同規模的的企業提供策劃和解決方案。也向工業產業和政府制定未來的戰略和政策提供研究、調查和咨詢。VITO在中國最有名的應用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期間大氣質量預測。會議期間,法蘭德斯技術研究院(VITO)和中國信息協會共同簽訂了中-比環境與能源管理信息技術高級研討交流項目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