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月5日電 (記者杜燕飛)近日,人民銀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出,要堅持“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的發展原則,注重金融創新的科技驅動和數據賦能,推動我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認為,《規劃》按照“十四五”規劃部署,從宏觀層面對我國發展金融科技進行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劃,進一步推動了金融科技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充分發揮了金融科技賦能作用,增強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效率。
“在這種情況下,人民銀行及時編制《規劃》,第一時間公布,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董希淼表示,《規劃》重在解決金融科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等問題,推動金融科技健全治理體系,完善數字基礎設施,促進金融與科技更深度融合、更持續發展,更好地滿足數字經濟時代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務。
神州信息金融科技首席行業專家崔蕾認為,《規劃》多次提及要深化“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賦能,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任務中明確,要“搭建業務、技術、數據融合聯動的一體化運營中臺,建立智能化風控機制,全面激活數字化經營新動能”的要求。
“金融企業面向未來發展的數字化建設,最關鍵的是場景建設。以《規劃》為指引,金融企業的數字化轉型的目標,需要緊密圍繞各自目標客群發展最需要的服務,深入挖掘、不斷擴展服務內容,場景化服務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業務形態。”崔蕾說。
記者梳理,《規劃》提出八個方面重點任務,要強化金融科技治理,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深化數字技術金融應用,健全安全高效的金融科技創新體系,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扎實做好金融科技人才培養。
在董希淼看來,這八項重點任務,從治理體系、數據要素、基礎設施、核心技術、激活動能、智慧再造、審慎監管、發展基礎等方面明確目標,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行性。
崔蕾表示,《規劃》提及的重點任務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需政府、市場和社會各方凝聚力量,通過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為金融科技行穩致遠的發展營造公平、開放、穩定的環境。
“下一步,金融管理部門應進一步完善相關的配套細則,金融機構應制定全方位數字化轉型戰略,推動金融科技深度應用,加快數字化轉型。在發展金融科技的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公平性和均衡性。”
董希淼表示,還要進一步發揮金融科技的普惠服務價值,在服務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服務全面鄉村振興中發揮更突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