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科學數據(又稱科研數據或研究數據)是國家重要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是信息時代傳播速度最快、影響面最寬、開發利用潛力最大的科技資源。為了確保科學數據在全生命周期內的合規使用和有效保護,滿足科技創新對科學數據的管理需求,亟需構建完善的標準化體系進行保障。2021年12月30日,中國信息協會在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組織召開《科學數據安全管理指南》等15項團體標準立項評審會。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科學數據安全技術及基礎技術標準研究”項目負責人)廖方宇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主任李國慶等7名專家、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等8家項目申請單位代表、浪潮集團等17家數據和通信領域的負責人共計60余名代表參加了本次會議。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在會上致辭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何翠芹在致辭中表示協會高度重視科學數據的共享和開放工作,專門設立了科學數據專業委員會開展相關的研究、標準研制等工作,協會將本次立項的15項標準作為協會2022年度的重點工作,期望與會的各位專家本著嚴謹、科學、可行的原則幫助協會把控好團標質量第一道關,期望標準研制團隊在保證標準質量、遵守協會相關程序的前提下,快速推進標準研制進度,爭取標準早日發布實施,助力我國科學數據的規范化治理和開放共享、有效利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廖方宇在會上致辭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科學數據安全技術及基礎技術標準研究”項目負責人廖方宇歡迎各位專家和代表到網絡信息中心,指出本次立項的15項團體標準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科學數據安全技術及基礎技術標準研究”項目團隊10余家科研院所和企業經過2年多時間研究的項目產出,對助力落實《科學數據管理辦法》、保障科學數據安全、構建科學數據生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期望有更多的研究機構、數據公司、網絡公司等加入到這15項標準的研制中,從不同角度為標準項目獻計獻策,提高標準的質量,保證標準在發布后能得到更好地應用。
專家評審組7位成員會上認真聆聽標準研制團隊代表的匯報
由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主任)李國慶、全國組織機構統一社會信用代碼中心數據與網絡安全部主任孫鎮、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信息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林業和草原科學數據中心主任)紀平、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副主任)郭學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白永飛、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副研究員王馨悅、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劉健共7位專家組成了立項評審專家組。專家組聽取8家項目申請單位15位代表對標準編制背景、必要性、主要技術內容等的匯報,對各申請項目進行了認真評估和充分討論,認為《科學數據安全管理指南》等15項團體標準切合國家關于科學數據的發展要求,填補了相關領域標準空白,標準內容具有創新性和先進性;標準研制團隊具備豐富的項目經驗,可行性強。一致同意15項標準立項,并對標準在后期研制提供了許多寶貴建議。
中國信息協會標準化項目負責人喬華陽會上作總結發言
中國信息協會標準化項目負責人喬華陽作總結發言,他對專家組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公正科學的評價表示感謝,指出團體標準屬于國家鼓勵發展的市場標準,市場標準需求來自市場,最后的應用實施也將回歸市場,所以希望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15項標準的編制中,用市場的視角與思維提出更多寶貴建議,推動科學數據服務科技創新的同時融入市場、服務市場。呼吁更多的單位向協會提出好的標準項目,進一步完善信息化標準體系,讓協會為信息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做更多貢獻。
參會企業代表認真聆聽標準研制單位代表的項目匯報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科學數據安全技術及基礎技術標準研究”項目2019年獲批立項,研究內容主要包括:(1)研究科學數據安全的概念、術語、框架與要求等基礎標準,建立科學數據安全成熟度模型;(2)研究制定科學數據安全的分級原則、等級體系及分類框架標準;(3)研究制定科學數據的責、權、利界定和數據權益保護相關基礎標準;(4)針對《科學數據管理辦法》要求,研制科學數據采集、匯交和保存等環節安全技術標準;(5)研究制定其他相關科技資源安全基礎技術標準。
參會人員集體合影
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國家基礎學科公共科學數據中心團隊)牽頭,參加單位主要有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團隊)、國家海洋信息中心(國家海洋科學數據中心團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團隊)、九次方大數據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國家生態科學數據中心團隊)、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國家空間科學數據中心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