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建成32個“15分鐘醫保服務圈”——
家門口就能自助辦理醫保卡了
11月14日,南京江北新區泰山街道旭日愛上城小區居民桑麗娟晚飯后到樓下藥店買藥,發現醫保卡消磁無法支付。營業員建議她到隔壁的街道醫保24小時自助服務點去換一張。桑麗娟跑去一試,不到兩分鐘就成功補辦了一張新卡。
桑麗娟說,以前辦醫保卡、打印社保繳費記錄要開車40分鐘到市或區醫保經辦大廳,沒想到現在家門口就能辦了。據了解,這樣的醫保24小時自助服務站點,泰山街道有4個。
國家醫療保障體制改革以來,街道、社區等基層醫保經辦服務建設一直相對滯后,服務能力薄弱。我省醫保部門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以解決基層群眾辦理醫保公共服務痛點、難點、堵點為著力點,建設“15分鐘醫保服務圈”,今年重點打造32個示范點,泰山街道醫保服務中心便是其中之一。
南京江北新區教育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陳瑩介紹,為方便社區居民辦事,江北新區將區域內所有與參保群眾密切相關的高頻次服務事項,比如生育醫療費報銷、異地就醫辦理等32項標準化服務事項中的27項,以及與社保聯動辦理5項高頻次單位、個人業務全面下放到街道辦理。同時將骨干力量和技術人員下沉到基層一線,提升基層承接能力,確保所有事項不出街道就可全部辦結。
記者11月12日在泰山街道醫保服務中心二樓的服務大廳看到,所有工位均采取“VIP室”的設計模式,為參保居民提供“一對一”的服務環境。因乳腺癌需進行階段性治療的張女士當天趕到現場,在一個較為私密的洽談間與工作人員交流了近一個小時后滿意地離開。張女士說,生病后自己一直想詳細咨詢醫保政策,又擔心別人的異樣眼光。聽說泰山醫保服務大廳提供“一對一、私密式”服務空間,特地趕到現場體驗。
除了辦事項目,醫保服務大廳內還設置了“微型圖書館”“健康小站”“優待人員專窗”“留聲空間”“母嬰室”“多媒體服務區”等特殊服務通道。
泰山街道為民服務中心主任陳曉艷告訴記者,未來中心將引入更多便民設施,讓前來辦理業務的居民朋友們感受到有溫度的服務。街道醫保服務中心還對困難人群和特殊群體,聯合社區衛生院簽約“家庭醫生”并建立醫保服務檔案,委托網格員或轄區共建單位提供上門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針對性、縮短醫保服務半徑。
泰山街道還根據距離、居民聚集程度設立了大華分中心、天景分中心作為醫保服務分支機構同步開放。同時,街道立足14個社區(村)、73個網格紅色驛站功能輻射,將289名網格員納入醫保服務兼職隊伍,形成“專職+兼職”全科醫保服務“鐵軍”,建立“1+2+N”的醫保服務新格局。
據統計,目前泰山街道醫保服務中心及分中心醫保類業務日均接待量近150人次,網辦件140余件,委托社區網格及共建單位代辦、幫辦日均業務60余件。
記者從省醫保局了解到,目前全省32個“15分鐘醫保服務圈”已經基本建成。到2023年底,江蘇所有城區“15分鐘醫保服務圈”框架搭建到位,50%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基本建成;力爭到“十四五”末,基本實現所有鄉鎮(街道)、村(社區)“15分鐘醫保服務圈”全覆蓋。(記者 黃紅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