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一地創新全省共享 數字化改革“任督”二脈如何貫通
來源: 浙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1-03

原標題:重大應用落地基層,延伸“152”跑道到鄉村,一地創新全省共享 數字化改革“任督”二脈如何貫通

從初春到深秋,經過8個多月的集中攻堅,浙江數字化改革成果豐碩。從點上看,各地各部門聚焦重大需求,典型應用不斷涌現。從面上看,全省圍繞“152”跑道: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支撐更加有力;五大系統建設穩步推進;制度和理論兩大體系成果更加豐富。

10月29日,全省數字化改革推進會召開。“貫通”成為此次會議的熱詞。當前來看,數字化改革的一些重大應用成果,需要在省市縣實現上下貫通;數字“152”跑道目前主要針對省市縣三級,需探索向鄉、村一級延伸貫通;各地還存在一些低水平重復建設,“一地創新,全省共享”的路徑要貫通。

改革如練內功,經脈活絡則氣血通暢。加快重大應用貫通,延伸“152”跑道,打通改革的“任督”二脈,數字化改革才能如臂使指,以點帶面形成系統性變革,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力。

不搞“花架子”拒絕“樣子貨”

推動重大應用實現貫通

每兩個月召開一次的數字化改革推進會,一步一個腳印,標示著浙江改革的進程。

不搞“花架子”,拒絕“樣子貨”。我們從會議的細節中,讀出浙江改革之“硬核”。在典型應用匯報環節,各地各部門負責人,沒有夸夸其談的口頭陳述,大都直奔主題,直接在會議現場實時操作演示本單位數字化應用成果,改革扎不扎實現場就見分曉。

重大應用不能“懸在半空”,要推動落實、落地。省市場監管局負責人,已是第二次在會議現場演示典型應用。不久前,該部門聯合省公安廳等單位,推出了“浙江e行在線”。該應用聚焦電動自行車管理這一全國性難題,創新了“一碼統管、以芯智控”的技術路徑,打造了7個核心場景和5個功能模塊。

通過物聯感知技術,車輛、電池從生產到回收進行閉環管理,“浙江e行在線”重點解決了電動自行車“小改大”“鋰改鉛”“慢改快”等非法改裝亂象。目前,應用已在余杭、鹿城、長興、海鹽、衢江試點的基礎上,在省市縣三級進一步推廣,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

“浙江e行在線”貫通了省市縣多層級,生產消費等多環節,政府、社會、企業、個人多主體,讓數字化改革落到實處。市場監管部門繼創新“浙江公平在線”“浙江外賣在線”等重大應用后,打造了又一個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典型應用。推動重大應用實現貫通,是其數字化改革取得成功的關鍵。

經過前期的探索,我省錨定數字化改革“152”跑道,為各重大應用在平臺貫通、功能貫通、體制機制貫通上奠定了基礎,創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在平臺貫通上,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及其一體化數字資源操作系統的建設,為省市縣三級數字資源的貫通共享,提供了技術支撐。目前,省級層面累計編制目錄數據178.8萬項,上架組件166個;同時建立了跨層級數據共享機制,省級和市級數據需求滿足率分別達到98.5%和91.1%。

依托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省衛健委加強行業內數據融合和跨部門數據對接,采用“全省統一設計部署、分級管理利用”模式,打造了省市縣一貫到底的“健康大腦+浙里防疫”應用。

這個“健康大腦”里,有全省3萬多家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關聯跨部門多源數據近3億條,標準化居民電子健康檔案4400多萬份,電子病歷5600多萬份,醫學影像索引1.4億份。在此基礎上打造的“浙里防疫”應用,在疫情大戰大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重大應用的功能貫通,是實現全貫通的關鍵。這需要相關部門在應用設計之初,就要有貫通意識,明確貫通的層級、路徑,這樣既避免了二次開發,也減輕了基層負擔。

省交通運輸廳的“浙運安”危險貨物道路運輸智控應用、省應急管理廳的“防汛防臺在線”,就著眼于重點功能模塊的開發,在功能全面上線的基礎上,結合市縣使用的建議反饋不斷完善用戶體驗,提升應用功能的有效性。其中,“防汛防臺在線”已經升級到了3.0版本。

不管是平臺貫通,還是功能貫通,最根本的貫通在于體制機制的貫通。省公安廳的浙江經濟領域違法犯罪風險精準預測與治理平臺應用、省法院的執行一件事應用,都在體制機制的貫通上取得了突破。正如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劉淵所說,改革要從底層邏輯上改變制度構建、制度運行方式,以數字技術與經濟社會運行的全面融合,從而實現重新認識、全面重塑。

“152”+“141”

推動改革跑道向鄉鎮以下延伸

“152”“141”,這兩個數字對浙江許多干部來說,已耳熟能詳。

圍繞這兩個數字,這次會議上,浙江又部署一項數字化改革的重大探索:推動省市縣“152”跑道向鄉鎮(街道)及以下延伸,與縣以下“141”(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體系貫通。

此前,“152”跑道主要部署在省市縣三級,縣以下則沒有完全覆蓋。當下,數字化改革已在全省各地有了較為堅實的基礎。另一方面,浙江早在2016年就陸續在基層啟動建設基層治理“四平臺”,這為承接“152”跑道的延伸提供了基礎。

省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蔡寧說,讓“152”和“141”兩大體系有機貫通,特別是以數字化改革賦能基層,讓部分省級重大應用落地到基層一線,讓基層信息及時反饋到省級平臺,將有效推動省域治理高效協同、整體智治。

但要讓“152”與“141”體系貫通,仍需探索。省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兩大體系的對接標準尚未建立,存在事項關聯不上、機制銜接不暢、業務觸達不了、處置無法實現閉環等一系列問題。

衢州作為全省唯一的“縣鄉一體、條抓塊統”改革全市域試點,在破解“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縣鄉治理矛盾過程中,較早地開展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衢州為承接“152”跑道的向下延伸,對基層治理“141”做了全面升級。

首先是“一中心”,衢州將矛調中心迭代升級為社會治理中心。該中心新增了重大應急管理、監管執法協調指揮、基層社會治理業務指導等功能,提升承接任務時的過濾分撥、分析研判、預測預警能力。

其次是“四平臺”,衢州按照省“四平臺”迭代方案提出的“4+N”架構,率先探索優化“綜治工作、監管執法、應急管理、公共服務”4平臺功能的同時探索新增了“黨建統領”和“經濟生態”兩個模塊。新的6大模塊盡可能涵蓋鄉鎮(街道)的所有業務,全面對上承接“152”中的5大系統。

最后是“一網格”,主要是升級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高效村社網格工作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152”與“141”兩者之間的對接,并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需要重新梳理業務條線。目前,衢州初步梳理出五大系統中可由“四平臺”承接的省級應用。如省“七張問題清單”應用通過省級平臺下達任務,要求核實一民生項目。經衢江區社會治理中心分撥,橫路街道“四平臺”相關模塊接到任務后,將指派網格員落實確認,形成閉環。

但向下延伸貫通,絕不是向基層“甩鍋”,此次會議特別強調了這一點。探索“152”與“141”貫通的過程中,有基層干部曾擔心鄉鎮能不能接得住、會不會帶來新的負擔。為此,衢州推出一系列配套機制,最大程度避免這一問題的發生。

目前,衢州全市有1460名條線干部下沉到鄉鎮,與5400名鄉鎮干部一并納入6大模塊。鄉鎮被賦予了考核管理、指揮協調、人事提名、反向否決等權限。全市103個鄉鎮(街道)分類管理,各有側重,按照城區型、城郊型街道,以及經濟型、生態型、復合型鄉鎮等5個類別,體現個性需求和貫通方式。鄉鎮干部形容這是“賦能、減負‘兩手抓’”。

圍繞“152”向“141”延伸,我省各地也已經部署了基層治理領域的相關改革。如嘉興“綜合查一次”數字化應用,就是其中一例。

一直以來,鄉鎮一級執法力量薄弱,而部門間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問題,困擾著基層。嘉興首創“綜合查一次”應用,梳理形成民生類、安全類、秩序類等6大類60個政府關注、社會關心的高頻重點檢查場景,通過歸集相關數據,貫通省、市、縣、鎮四級,實現行政執法“進一次門,查多件事,一次到位”。

做好“152”+“141”這道加法題,浙江整體智治將多一道亮麗風景。

一地創新全省共享

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

通過貫通重大應用,推動“152”跑道的延伸,數字化改革的創新活力將得到進一步激發。

在此基礎上,我省將構建完善“一地創新、全省共享”的機制。這不僅能防止低水平重復建設,也能讓各重大應用在更大范圍內發揮成效。

仙居縣針對基層矛盾,創新打造了“五環智控”應用,這是一個既具有當地特色又針對基層共性難題的“帶露珠、冒熱氣”的數字化應用。它通過即時感知、多元調處、責任監督、考評反饋、預警預判“五環”,解決矛盾調處核心問題,建立首問責任制、三色督辦制等機制,形成全過程責任閉環。

“‘五環智控’應用從開發設計的理念,到組件等數字資源,都具有可復制、可推廣的價值。”臺州市委改革辦相關負責人說,仙居的探索大大節省了市內其他各縣(市、區)的相關應用的開發投入。

據了解,基層治理的應用設計開發,是各地數字化改革的熱點。此前,有基層干部反映,省內一些地方都出現了多款治理類的應用,但內容不僅相似,用戶體驗一般。

為解決此類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問題,省級相關部門將對像“五環智控”這樣來自地方的創新實踐做提煉總結,通過明確知識產權、成本分擔的問題,推動在全省復制推廣、落地見效,真正實現“一地創新、全省共享”。

重大應用以及部門、地方的創新應用,推廣價值如何評價?我省正在建立數字化改革和重大應用的評價指標體系。但總的來講,就是要突出“實戰實效”這一原則。

會上,臨安區負責人演示了地質災害風險防控應用。就在今夏,臨安經歷了臺風和強降雨幾場硬仗,該應用發揮了一定效果。

圍繞“風險隱患在哪里”“風險何時何地發生”“發現風險后怎么辦”三大需求,聚集斜坡這一地質災害最大的風險源,臨安在全國率先完成1比2000高精度全域風險調查,查清了15000余處有人居住的斜坡風險隱患,運用“數字孿生”理念,畫出了地質災害風險的“一張圖”。

該應用還打通25個部門數據壁壘,布設760余套物聯網感知設備,形成風險識別、監測預警、防控協同三大具體場景,重塑地質災害閉環管控機制。目前,臨安的數字化改革經驗已經“出圈”,得到了國家自然資源部的推廣介紹。

創新需要全社會力量的廣泛參與。有人說,“用戶的點擊量,是應用的試金石”。只有把政府端的治理能力,個人、社會的公共服務需求和參與熱情,企業的要素服務需求和生產環節有效貫通起來,才能讓好應用走進基層、走進群眾、走進企業。

10月15日,由臥龍集團、紹興市上虞區國資公司等相關方組建的浙江舜云互聯技術公司,全面承擔建設運營的電機產業大腦正式上線。電機產業大腦按照全省統一技術架構和建設規范,融合企業側和政府側,貫通生產端和消費端。啟動運行以來,電機產業大腦已注冊用戶2300個,接入生態圈企業700家,覆蓋全國28個省市區的10個上下游行業,促進了當地產業的發展。

電機產業大腦為數字化改革創新市場化開發和運維機制做了探索。下一步,我省將進一步探索建立政府、企業數據資源雙向開放機制,通過開放合作、市場化運作,廣泛撬動社會力量參與數字化改革,激發價值創造的“乘數效應”。(記者 施力維 金春華 于山)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