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var>
<cite id="vnxft"></cite>
<var id="vnxft"></var>
<menuitem id="vnxft"></menuitem>
<var id="vnxft"></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listing id="vnxft"></listing></strike></var>
<var id="vnxft"><strike id="vnxft"></strike></var><cite id="vnxft"><video id="vnxft"></video></cite>
<var id="vnxft"></var>
專 家:“雙碳”路上如何兼顧經濟發展
來源: 科技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0-25

“雙碳”背景下,通過科技創新加速傳統能源轉型調整、清潔能源“換道”超車、擁抱數字經濟越來越成為業界共識。10月20日舉行的第九屆上海院士專家峰會上,院士專家圍繞“邁向碳達峰如何兼顧經濟發展”這一主題發表觀點。

數字化轉型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在雙碳目標背景下,企業要生產,要盈利,就要有強碳約束的全產業鏈協同。”中國工程院院士錢鋒表示,這需要大數據、人工智能來支撐整個制造過程數字化轉型的智能調控。

“中國已邁向數字化經濟時代,未來如何通過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用以實現制造業與流程制造的轉型,進而推進‘雙碳’目標實現是我們亟須研究的課題。”錢鋒指出雙碳目標下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即將制造流程/資源/能源與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以綠色化低碳化、高值化高端化、數字化智能化為目標,形成物質轉化制造中物質流、能量流、價值流的自主智能協同調控機制,實現生產、管理、營銷模式的變革。

“化石能源總是越來越少,只有太陽能是無限的。”在“雙碳”目標下,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熱衷于太陽能低碳技術推廣研發。褚君浩介紹,低碳技術包括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其中低碳技術包括節能減排、LED照明、煤的清潔高效利用、油氣資源和煤層氣的勘探開發技術等;無碳技術包括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再生資源技術;去碳技術如二氧化碳的捕獲與埋存。

目前全世界正掀起探索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技術熱潮,我國硅基太陽能電池產業處于國際領先地位,“雙碳”目標的提出將助力我國光伏行業進入高速擴張期。據悉,全球光伏TOP10的企業中,排名前五的隆基、協鑫、晶科、天合、阿斯特都為中國企業。2020年全國光伏裝機容量達253GW以上,光伏發電量將達3000億度以上,相當于近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

據了解,根據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例達到25%。目前光伏+制氫、光伏+5G通信、光+新能源汽車、光伏+綠色建筑都是光伏行業目前的前瞻技術。

“實現碳中和一靠減排,研發、開發新能源;二靠增匯,也就是主動增加碳匯,實施負排放。”在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看來,增匯就是不減產的減排,是一個兩全其美之策。“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發展是第一要務,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與此同時,如果我們能夠研發碳匯,包括海洋碳匯,這樣就給排放留出了更多的空間,保障經濟發展。”

微型生物碳泵、生物泵、碳酸鹽泵是海洋主要的儲碳機制,其中微型生物泵被視為巨大碳庫的幕后推手。焦念志提出,我國海水養殖規模世界第一,為海洋負排放提供了場所。養殖區綜合負排放,變“污染區”為“增匯場”,既增加碳匯,又修復環境,可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中國方案。


地方動態

第四屆信息技術及應用創新人才發展交流大會暨中國信息協會第三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頒獎典禮在京隆重召開

2023(第五屆)中國電子政務安全大會在京成功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首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試在黑龍江省舉行

第十九屆海峽兩岸信息化論壇暨海峽兩岸數字經濟項目對接洽談會在廈門舉辦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国产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