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至22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兩化融合暨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會在蘇州舉辦。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李穎發表了“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開辟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新局面”的主題演講。
她指出,近三年來,工信部始終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主導并舉、“建平臺”和“用平臺”并重、系統布局和重點培育兼顧的工作思路,圍繞政策宣貫動員、標準體系建設、重大工程實施、試點示范推廣、服務體系構建等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高質量建設和產業化應用。總的來看,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快速發展,平臺體系初步健全、融合應用走深向實、區域賦能效果凸顯、發展生態日益繁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效應顯著增強,基于平臺的融合發展新格局加速形成。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多層次平臺體系基本形成。扎實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培育一批“雙跨”平臺、“特色”平臺和“專業”平臺。綜合型“雙跨”平臺獲得各方高度認可,航天云網、用友、徐工信息等十大“雙跨”平臺平均接入工業設備達到140萬臺/套、工業APP突破7000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萬家。特色型行業和區域平臺快速發展,一批具有行業知識稟賦和區域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加速平臺布局,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平臺近100家。
二是平臺在垂直行業落地深耕。堅持應用牽引、試點先行,打造平臺應用典型標桿,累計培育7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帶動平臺在垂直行業加速落地應用。舊動能改造方面,在原材料、高端裝備、消費品和電子信息等行業,“提質降本增效”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培育方面,平臺催生出制造協同、能力共享、工業金融等一批新模式新業態,融合創新成為行業轉型主旋律。
三是平臺加速地方轉型升級。支持江蘇、上海、浙江、安徽建設長三角工業互聯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面向北京、青島、南京、蘇州等重點地區布局“7+12”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推動形成一批平臺創新發展高地。
四是融通發展生態不斷壯大。依托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打造技術服務、數據管理、監測分析等一批公共服務平臺,組織召開工業互聯網產融合作對接會,為金融機構、平臺企業融資合作提供精準服務,支持建設一批工業互聯網平臺人才實訓基地,加速推動復合型、技能型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引導各地方組織系列工業互聯網峰會、論壇,持續擴大工業互聯網宣傳,營造工業互聯網發展良好環境。
經過三年努力,目前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已經超過70個,平臺接入工業設施規模突破4000萬臺/套,2019年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規模2486億元,同比增長29.2%。
李穎強調,今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布局之年。新的形勢下,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將成為我國應對國內外形勢變化,加快產業重構升級,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
她表示,面對“十四五”期間的新形勢、新變化、新局面,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將強化前瞻布局、堅持問題導向,從四方面入手進一步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縱深發展。一是強化前瞻布局。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戰略。二是堅持問題導向。以企業為實施主體構建國內大市場,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探索提供市場空間,從需求側入手帶動供給側能力的提升,構建雙循環發展格局。支持工業設備上云上平臺和工業企業業務系統云化改造,研制完善數字化管理、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智能化生產、服務化延伸等平臺應用實施指南,加快推進工業互聯網示范區建設,促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垂直行業和重點區域的規模化應用和迭代創新。三是完善生態體系。以城市為單元,以產教融合為抓手,以應用創新推廣中心、工程實訓基地、高等院校、職業教育學院等為載體,以產業聯盟、投資基金等為助力,整合現有服務資源,組織開展政產學研用融聯合服務行動,進一步打通政策、科技、教育、產業、金融鏈條,培育多方聯動、協同創新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體系,補全生態體系短板。四是打造中國方案。依托全國兩化融合管理標委會完善工業互聯網平臺標準體系,推動標準領域國際交流,引導各地政府、龍頭企業和平臺服務商協同推進平臺建設與應用,推廣工業互聯網平臺解決方案,為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有效支撐,推動中國解決方案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