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1日,中國信息協會第九期公益直播圓滿召開。此次直播邀請到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兼物流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工業工程系博士生導師劉大成以《新基建下的中國產業鏈生態變革》為主題展開演講,近一個小時的直播超過65萬人次觀看,社會反響良好。
系列公益直播是中國信息協會精心打造的公益平臺,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優勢,宣貫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宣傳新一代信息的前沿技術,傳播行業新方向、新案例,實現信息技術與產業升級全方位的鏈接。提高行業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和實踐平臺。中國信息協會系列公益直播圍繞“新基建”、數字化轉型、信息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熱點,從多方位、多角度解析未來“新基建”的發展趨勢,分享新技術與產業融合產生的新應用、新形態和新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加速全球化全球產業鏈重塑。疫情期間暴露出了當前全球產業鏈水平分工結構導致產業鏈環節過多、運輸距離過長等問題,以人工智能、物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正加速全球產業鏈變革與創新發展,不斷提升全球產業鏈抗風險能力。
直播中,劉大成教授憑借多年科研成果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結合當前國內外宏觀形勢,從“新基建帶來的數字化時代”與“新基建下的中國產業鏈生態鏈變革”兩方面對我國產業鏈的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他運用國內外經典案例把脈未來產業鏈發展脈絡,結合區位優勢、各國戰略等解析了未來產業發展戰略格局,見解獨到,分析詳盡,為在線嘉賓提供了全新的視角和思路。
劉大成教授指出,從數字化、網絡化再到智能化,數字化資源配置能力要遠高于過去網絡化和信息化的能力。大數據、云服務、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將所有要素、價值鏈和產業鏈相連,這將為企業提供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并促進其不斷創新和創業。以2000年亞馬遜為例,亞馬遜公司受互聯網泡沫的影響瀕臨倒閉,積極尋求創新、尋求突破通過產業鏈協同,找到了一個可持續、可良性循環的商業組織模式,稱之為“亞馬遜飛輪”效應。同時,通過產業鏈生態變革,企業層級飛速發展,也讓數字技術賦能更多的人,創造新的就業崗位。例如,在快手視頻平臺,有兩千萬的銷售人員通過直播帶貨,特別是其中約有五百萬人來自國家級貧困縣,數字產業化的應用,不光能解決科技人員的盈利能力,也讓文化程度不高的人提供更多發展機會。
劉大成教授還從4個方面分析了智慧物流與供應鏈的發展歷程,分析了未來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管理體系變革中的機遇與挑戰。在此基礎上,劉大成教授對中國產業鏈建設提出如下建議:一是,全球化趨勢不會暫停,要維護全球化,打造服務高效、響應迅速的供應鏈體系和柔性生產能力。二是,打造屬于中國自己的供應鏈網絡,打造更強的保障體系,形成高度專業、互為配套的產業集群。
在國際環境和全球疫情形勢嚴峻復雜的背景下,保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完整,以供應鏈為抓手,打通堵點、連接斷點,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協同,將有利于推動企業復工復產,也有利于我國產業轉型升級。下一階段,中國信息協會將繼續舉辦“新基建、新模式、新生態”系列公益直播,將圍繞“新基建”和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發展熱點和重點問題,邀請政府官員、院士專家、企業代表等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解析,幫助企業解決數字化轉型與創新中的焦慮與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