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為契機 加快推動數字政府建設
2019年5月31日,以國家政務服務平臺為總樞紐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簡稱全國一體化平臺)上線試運行。一年來,按照全國一體化平臺建設統一部署,32個省級政務服務平臺和40余個國務院部門政務服務平臺已經與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實現全面對接,全國一體化平臺標準規范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運營管理體系基本建立,全國一體化平臺框架體系初步形成,對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是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日趨完善,全國一體化平臺“名片”已經擦亮。各地區將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作為區域發展“軟環境”的重要標桿,以網上服務打造利企便民、貼心服務的新名片,政務服務平臺品牌的辨識度、知曉度、美譽度全面提升,全國一體化平臺已經成為企業和群眾辦事的主要渠道。數據顯示,全國一體化平臺初步實現360多萬項政務服務事項和一大批高頻熱點服務應用的標準化服務,不斷滿足企業和群眾多層次、多樣化政務服務需求。2019年,國家政務服務平臺和32個省級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個人實名用戶注冊數量為3.39億人,全國9.04億網民中,平均每3個就有1個成為全國一體化平臺用戶。作為創新行政管理和服務的新方式、新渠道、新載體,全國一體化平臺為全方位提升網上政務服務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是政務大數據整合共享取得重大突破,全流程一體化服務賦能作用更加凸顯。依托全國一體化平臺,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工作基本實現“網絡通、數據通”的階段性目標。在信息系統整合共享工作的基礎上,構建并健全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機制,通過面向服務場景和事件的快速定義有效數據范圍和內容的方式,形成數據共享和交換應用主題,利用信息化交換共享手段,實現數據的快速、精準匯聚并產生實效。以業務應用為導向,提升數據共享統籌協調力度和共享效率,支撐信息資源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跨系統、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通過政府后臺大數據的高效運轉,為群眾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一體化服務。
三是業務流程優化再造持續加強,服務質量和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各地以業務流程優化再造為抓手,持續深化“一網通辦”改革。以“雙減半”“雙100”為抓手切實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跑動”,讓企業、群眾體會到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果。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目標,通過流程再造,壓縮辦理時限,優化辦事體驗,不斷推動“以部門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的服務模式轉變,為群眾辦事和企業營商提供便利。圍繞“網上辦、手機辦、預約辦”要求優化業務流程,簡化審批程序,通過承諾制、“綠色通辦”、容缺受理等方式,為網上辦理、便捷辦事提供可靠保障。將政務服務“好差評”作為制度安排,對“一網通辦”政務服務情況進行評價,評價結果公開、整改結果公開,使之成為政務版“大眾點評”。
四是數字紅利不斷釋放,社會治理和數字經濟提速增效效果更加突出。在完善社會治理方面,通過數字賦能,精準服務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為防止疫情擴散、阻斷傳播鏈發揮了積極作用,應用數字挖掘分析手段,直觀反映各地統籌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情況,指導復工企業分區域、分時段、分行業有序開展復產。在推動數字經濟方面,探索推動數據分析和產業應用創新,利用政府開放數據,發揮政府、行業、社會三類數據資源匯聚效應,持續釋放數據紅利,帶動產業鏈上下游整體發展,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全國一體化平臺有力改善了群眾和企業的服務體驗,推動了政務服務更加便捷高效,切實提升了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這些成效,為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推進數字政府建設的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今后一段時間,各地區各部門要以數字政府建設為契機,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進一步梳理群眾和企業辦事的“難點”“堵點”“痛點”,充分發揮全國一體化平臺在數字政府建設中的作用,為系統、持續優化政務服務體系和改善服務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一是強化頂層規劃,有序推進數字政府建設。數字政府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革新理念、統籌規劃、強化創新、穩步推進。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出臺了《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快推進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圍繞“互聯網+政務服務”、大數據、云計算等方面,從信息化發展的不同角度、不同領域,通過相關政策的銜接配合,對互聯網與經濟社會融合發展作出重大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指明了方向。各地區各部門以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為突破口,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創新優化推進機制,抓好頂層設計,為數字政府健康發展提供基礎性和系統性支撐。
二是創新管理模式,加快破解數字政府建設體制機制障礙。各地區各部門結合此次國家機構改革,著眼于建設一體化高效運行的整體政府,在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建設運維模式等方面積極探索創新,通過構建數據驅動的政務新機制、新平臺、新渠道,全面提升政府履職能力,推動實現政府管理模式由分散向整體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由單向被動向雙向互動轉變、由單部門辦理向多部門協同轉變,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掃清體制機制障礙。
三是注重強化政務服務能力建設,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網上政務服務已成為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載體和主要渠道。要找準網上政務服務入手點,百姓的痛點就是改革的著力點,各地區各部門將“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推進數字政府改革建設的關鍵抓手,加快推進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不斷完善服務渠道、豐富服務類別,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的精準化、人性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變“群眾跑腿”為“數據跑路”。
四是以數據驅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實現數字政府建設創新發展。推進政務數據治理,落實各地區、各部門數據治理責任,實現“數據資源清晰、數據質量可控、數據共享規范”的數據治理目標。數字政府建設要強化數據資源統籌規劃、分類管理、整合共享,實現政務數據資源一體化管理,為政府開展大數據分析應用提供數據支撐。充分發揮數據的作用,預測政策需求和對未來作出規劃,把數據作為驅動創新和引領發展的先導力量,作為應對危機、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的工具。對數據進行資產化管理,實現數據有規律地跨組織邊界流動,使部門之間更容易進行交互和提供更好的服務,專注于實現以數據為中心的業務流程優化。逐步推進政務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有效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優化政府資源配置,吸引更多主體參與到數字政府建設中來,推進數字政府建設多元發展。
五是建立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推動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隨著數字化進程的不斷演進,數字政府建設逐漸趨于“大系統、大平臺、大數據”。要更好地應用安全架構和前沿技術,滿足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政策標準的要求,必須著眼未來,強化數字政府安全一體化防御能力,實現實戰化、常態化、體系化、生態化、自適應和可擴展。從數字政府整體安全出發,堅持發展與安全并重的思想,建立健全技術與管理融合的數字政府安全保障體系,從管理、系統、應用和數據的角度保障業務的連續性,確保系統和數據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打造統一、可控、智能的安全體系。保障數字政府持續、高效、穩定運行,助推數字化順利轉型。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電子政務研究中心主任 國家電子政務專家委員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