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人數120萬人次
中國信息協會第二期公益直播5月23日晚圓滿結束,吸引了信息產業專業人士120多萬人次觀看,社會反響強烈。
系列公益直播是中國信息協會精心打造的公益平臺,旨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平臺的優勢,宣貫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宣傳新一代信息的前沿技術,傳播行業的新方向、新案例,實現信息技術與產業升級全方位的鏈接。提高行業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水平,打造國內領先的產業轉型升級的研究和實踐平臺。
中國信息協會第二期公益直播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兩次得主)、曾獲中國計算機學會終身成就獎的倪光南先生,帶來《新基建要促進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為主題的分享。
倪光南表示,當前各行各業都處在數字化轉型的浪潮之中,沒有一個行業可以例外。對工業企業來說,通過工業互聯網來推動數字化轉型升級具有重大的意義。而供給側的紅利出現,將助推企業數字化服務價值回歸。
倪光南院士透露,中國數字經濟發展迅猛,目前數字經濟占GDP的比重約為35%,總量超過30萬億元。今后對數字經濟發展將有重大貢獻的是新基建,其規模將達到幾十萬億元。
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心和基礎,而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離不開軟件產業的支撐。倪光南院士強調,要堅持發展軟件,增強對關鍵核心技術的控制力,重視評估抗美國出口管制風險的能力,貫徹“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的重要指示,逐步實現自主可控測評的制度化,助推我國企業的核心技術創新研發力和關鍵控制力。倪光南認為新型基礎設施作為新領域,非常重要的關鍵詞就是網絡安全,要突出網絡安全。網絡安全是做好新基建的前提條件,要讓網絡安全得到保障。在新基建的范疇,用國產的安全可控體系,用基于國產的操作系統和國產芯片的體系來代替Wintel。同時倪光南院士提到近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連同十二部門共同發布了《網絡安全審查辦法》,內容提到為了保護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網絡產品、服務的安全可靠,我國網絡安全部門將會對海外供應鏈進行考察,一旦存在不穩定因素,將立刻排除。
倪光南表示,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的驅動力。軟件產業有基礎性、戰略性,軟件技術和軟件人才有通用性、帶動性。信息領域有很強的壟斷性,信息技術往往形成明顯的技術體系,構建安全可控的信息技術體系便顯得尤為重要。隨后,倪光南院士通過航天科工、華為鯤鵬集群等真實案例,生動呈現了軟件方面的創新突破與實際應用,鼓勵大家未來可期,自主創新、補齊短板,堅持安全可控和開放創新并重,這是一個長期的方針,是不可動搖的。
中國信息協會副會長朱玉主持此次直播,他表示,實踐正在不斷創造著未來,今天已經真正進入到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時代,學習正在從傳統的物理空間學習進入物理空間與線上空間相結合的混合式學習。面對后疫情時代的新形勢,為幫助企業突破慣性思維,實現理念創新、模式創新,中國信息協會舉辦“新基建、新模式、新生態”系列公益直播,圍繞“新基建”、數字化轉型、信息網絡安全、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熱點,將邀請政府官員、院士專家、企業代表等從多方位、多角度解析未來“新基建”的發展趨勢,分享新技術與產業的融合,產生的新應用、新形態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