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伊始,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工商聯副主席、正榮集團董事局主席歐宗榮帶來一份關于現代社區建設的提案。他認為,應著力構建以社區自身為主體、以智慧科技為支撐、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共治共享社區治理新格局,推進基層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在這次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基層社區作為防控第一線發揮了關鍵作用。從春節期間加班加點挨家挨戶收集住戶信息,到為居家隔離的居民提供必要的生活幫助,為出現身體不適的居民聯絡社區醫院,再到風雨無阻在小區大門站崗……一百多個日日夜夜以來,嚴密的社區防疫令我們感到無比安心。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社區治理暴露出一些問題。社區治理是社會治理的重心,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基石,這就對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科學化、信息化、機制化提出要求,創建智慧社區勢在必行。隨著社區面積、樓盤的擴張發展,傳統的管理模式已不能滿足當下社區日益增長的服務需求,物業急需轉型。智慧社區建設作為創建智慧城市的基礎,已經成為當下提速城鎮化發展,創新社區管理與服務水平,提升居民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的全新戰略。
曾幾何時,小區管理的智能化似乎就是攝像頭,停車識別之類。而現在隨著物聯網、區塊鏈、5G、大數據等技術快速發展,國際上探索了很多社區管理的新手段。交通管理、物流供應、應急災備、信息溯源、人員健康等方面都有突破的可能。
我國社區管理近些年一直在提升質量和改進觀念,目前老舊小區改造治理占了不小的一塊財政支出,應該趁勢充分運用現代科技,同時推進社區治理各方主體數據共享,打造智慧社區。現代治理體系,科技怎能缺席?
據報道,南京示范的智慧社區很值得一提。比如高空拋物是個難題,很難監測,但新技術的攝像頭AI屏蔽了光線變化,樹葉抖動,窗外晾衣服的干擾,可以自動監測、自動報警、視頻回傳、實時通知,把拋物前后10秒視頻上報,追蹤拋物點。物聯網還連接了煙霧報警器、停車地磁等設備;一體化管理的數字大屏展示小區動態;車輛管理、路燈管理、環境感知方便居民生活……
住建部“十三五”規劃指出,2020年爭取50%以上的社區實現智慧社區的標準化建設,我們希望加快智慧社區的建設,尤其是要落實到產業間的融合發展中,打通生活、娛樂、消費等場景的壁壘,面對用戶需求的變化,即時提供新鮮、便利、多樣、高性價比的商品和服務。這也可能成為一片新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