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經濟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一系列轉變所引發的內部和外部矛盾不斷加劇。與此同時,隨著近年來世界范圍貿易保護主義勢力快速抬頭,逆全球化趨勢愈發嚴重,我國經濟尤其是實體經濟,下行壓力開始逐步增大。放眼未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仍然勢不可擋,但從短期看,此次疫情對產業發展的沖擊,加大了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針對疫情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巨大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不同行業和企業都受到了一定影響,我們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的組合拳,隨著形勢變化還會及時進行完善,推出更多有針對性的措施。國家發展改革委表示,將會同有關部門,抓緊推動一攬子宏觀政策出臺落地,努力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在擴大消費方面,大力培育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數字消費、智能消費、康養消費等新興消費增長點。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首次明確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范圍,加快推動5G網絡、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等建設,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人類社會總是在解決一個個難題中不斷進步發展,技術的迭代創新不斷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正如2003年“非典”催生了電子商務,互聯網產業終于在市場的磨礪中找到了成熟的商業模式一樣,從應對這次疫情過程中大數據、人工智能和5G移動通訊網絡等技術應用與醫療、教育、商業和金融各領域深度融合所帶來的巨大效益上,我們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未來的發展方向。除了遠程醫療、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等應用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發揮了巨大作用之外,一些熱詞如“云辦公”、“健康碼”、“在線教育”等,也開始進入公眾視野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科技戰“疫”的正式打響和逐步升級,促使政府部門到社會各界包括企事業單位重新審視數字化能力在維系社會穩定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作用和價值,由此引發的積極連鎖反應不僅體現在國家對數字化工具需求的瞬間爆發,更體現在全社會在推動數字化轉型過程中更加務實。事實上,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抗沖擊能力和發展韌性,在維持消費、保障就業、穩定市場、提振經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未來一段時期,數字經濟無疑將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各行業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將大大加快。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協會各會員單位、分支機構和雜志社(以下統稱:會員單位)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英明決策部署和協會理事會的各項工作要求,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勇于擔當、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和所長,主動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在一線和后方奮勇戰“疫”,有力服務了國家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大局,發揮出了社會組織應有的示范引領作用,彰顯了協會自身的強大力量,充分證明了:社會組織不論數量多少、不論規模大小,也不論何種形式,有為才有位,才是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中所需要的社會組織。協會自1989年成立以來,始終與會員單位休戚與共、共克時艱。下一步,將借力國家戰略的東風,按照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共同應對行業面臨的困難,抓住數字技術帶來的機遇,發揮社會組織平臺作用與資源優勢,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積極作為,有效化解疫情帶來的影響,讓數字經濟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了時代變遷,行業協會的發展模式也在悄然發生改變,無論是從自身職能結構的轉變需求上看,還是從社會組織生命力持續發展的角度上看,改變協會組織的盈利模式,開拓更多增值服務項目,都非常必要。數字經濟時代下,推動產業互聯網發展為行業協會提供了一個具體的升級方向,中國信息協會將順勢利導,致力于構建成為一個產業互聯網的綜合服務平臺,有效發揮政府助手、行業抓手、企業幫手作用,為會員單位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實現區域行業整體層面的轉型升級,充分發揮資源整合作用。受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明顯下滑,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推動經濟復蘇和回升,是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行業協會要進一步堅定信心,變危機為契機,創新發展方式,開拓業務領域,深化細化服務,把行業服務做精、做深、做專,在經濟社會轉型與疫情“常態化”環境下實現自身轉型發展;同時,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推動行業資源整合和聯動,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溝通合作,務實推動各行業相關產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一、筑基礎搭平臺
隨著國家相關戰略的推進,協會將“堅持全會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根據會員單位、分支機構和雜志社業務范圍,努力提供涵蓋政、銀、產、學、研、用的綜合性服務,培育企業技術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服務綜合體,促進產業數據中臺應用,推進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核心資源開放,支持平臺免費提供基礎業務服務,鼓勵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開放軟件源代碼、硬件設計和應用服務。引導平臺企業、行業龍頭企業整合開放資源,鼓勵以區域、行業、園區為整體,共建數字化技術及解決方案社區,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數字化轉型。支持在協會已經和即將構建的產業集群、園區等建立促進中心,強化平臺、服務商、專家、人才、金融等公共服務,面向國家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需求撮合、轉型咨詢、解決方案等服務。結合行業領域特征,樹立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企業標桿,組織平臺企業和行業用戶聯合打造典型應用場景,總結提煉轉型模式和經驗,發揮行業示范帶動作用。
二、優服務強支持
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主管的信息化建設和應用領域重要的行業協會,積極促進行業內外優勢資源的流動融合和有效利用。一是借力“新基建”,依照項目對接與產業集聚相輔相成的思路,全面參與政企合作,在協會已經開展服務的部委和地方,完成實時動態的項目來源,積極傳遞和推介會員單位。二是為會員單位爭取國家行業政策扶持,協助完成項目申報,讓會員單位及時知悉政府經濟建設與發展目標,讓政府部門迅速獲悉來自企業的心聲。面向數字經濟新型場景應用等新興領域,探索建立會員單位分類和目錄制度,實行動態管理。三是引導會員單位參加國家有關部委及各省市以及協會舉辦的各類重大會議會展,承擔地方政府和會員企業新聞發布會、新項目推廣會、項目招商融資會等活動,通過戰略層面的謀劃,技術手段的運用,對象層次的選擇,運作模式的創新,整合跨界資源集結,推動會員單位辦實業創品牌,提高核心競爭力。四是順應國家關鍵技術和重大產業發展趨勢,聚焦行業和領域的重點問題,組織開展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推薦優秀團體標準向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轉化。五是充分發揮協會專家智庫作用,為國家部委、地方政府和會員單位提供科學管理與宏觀決策的信息支持和服務。與培訓機構、直播平臺合作,開展權威專業的專題培訓,對實現行業資源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進行深入剖析。六是發揮協會的管道作用,與政府、學術界、新聞界等方面溝通,開展評獎評優,征集優秀案例,提升宣傳效能,為會員單位爭取相關的行業榮譽稱號,樹立一批會員單位標桿和典型應用場景。七是協會秘書處將以服務賦能為中心,搭建互助合作交流平臺,采取多種方式深入調研,加強了解企業面臨的政策堵點和政策訴求,及時推動解決,與會員單位共贏發展。
三、聚合力建生態
打造平臺、構建生態、賦能會員、服務建設,協會的核心任務就是要將行業資源和業務場景的孤島充分打通,進而實現效率的提升和服務的增值。在“平臺+生態”戰略指引下,協會提供平臺接口,形成政、銀、產、學、研、用的聯動機制,將全部資源開放給會員單位,在不同領域、各個層面挖掘創新點。協同推進供應鏈要素數據化和數據要素供應鏈化,支持打造“研發+生產+供應鏈”的數字化產業鏈,支持產業以數字供應鏈打造生態圈,幫助會員單位開展聯合創新,共享技術、資產、數據、人才、市場、渠道、設施、中臺等資源,加快數字化轉型與業務流程重塑、組織結構優化、商業模式變革有機結合,構建“生產服務+商業模式+金融服務”跨界融合的數字化生態。助力發展共享經濟、社群經濟、數字貿易、零工經濟,支持新零售、在線消費、無接觸配送、互聯網醫療、線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員工、遠程辦公、“宅經濟”等新業態,疏通政策障礙和難點堵點。協調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建立共享平臺,推動會員單位間訂單、產能、渠道等方面共享,促進資源的有效協同;協調具有產業鏈帶動能力的核心企業搭建網絡化協同平臺,帶動上下游會員單位,促進產業鏈向更高層級躍升;協調行業龍頭企業、互聯網企業、金融服務企業等跨行業聯合,跨領域技術攻關、產業化合作、融資對接,打造市場化與專業化結合、線上與線下互動、孵化與創新銜接的新生態。
做好信息化建設各項工作,關鍵還是要靠自己。危機,破解危險成就機會。“如果先于大趨勢而動,大概率是會成功的”,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既是一場遭遇戰,也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實力戰和心理戰。有中國特色的信息化道路,是一場馬拉松,而不是百米沖刺,比拼的是長久耐力和靈活策略。面對一時的疾風驟雨,既不能急躁冒進、幻想“速戰速決”,也不能無所作為、坐以待斃,而是要高瞻遠矚、從容自若,越是面對困難,越要沉得住氣,有章有法,進退自如。凡是過去,皆為序章,山河雋永,初心不改,“有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和時間為友,與規律相伴,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新時代、新挑戰、新機遇,協會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成為“現代運營模式的改革實踐者”、“多種資源的整合者”、“數字化融合創新的開拓者”、“研究機構品牌形象的建設者”、“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工匠精神、學習精神、自律精神的踐行者”,努力磨好一根針,將服務廣度不斷拓寬,服務深度不斷延展,服務精度不斷提高,內引外聯,對接各方資源,穿引萬條彩線,繪制數字經濟的美好藍圖,“讓世界運轉更卓越,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為更好的服務會員,協會近期發布幾項重點服務項目,詳情查看附件。)
中國信息協會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七日
附件2:2020年中國信息協會團體標準項目申報指南合并.pdf
附件3:2020年中國信息協會關于推薦中國專利獎的通知.pdf